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為了反恐改法律

http://www.CRNTT.com   2015-01-28 12:24:51  


4月23日,韓國首都漢城,漢城警察特工隊在進行反恐訓練。
  中評社北京1月28日訊/反恐是一場注定要長期堅持的戰爭,而戰爭的激烈程度,往往又會影響到各國立法者的選擇:是更多地保障公民的自由,還是更好地預防恐怖襲擊?這是每個國家都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只能由本國公民,根據本國的具體情況去回答,並無標準答案可循。

  近日,針對《沙爾利周刊》的恐怖襲擊案,讓法國社會大為震動,畢竟,相對於英、美而言,法國素來是太平多了。儘管案情還未最終查清,但已有基地組織的分支機構站出來“認領”了此案;隨後,一場多國領導人參加的反恐大遊行聲勢浩大,表達了各國打擊恐怖主義的堅定決心。

  話說回來,“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還必須由物質的力量摧毀”,要應對恐怖主義特別是“伊斯蘭國”(IS)的新一波攻勢,必須拿出點實質性的東西來。而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歐美各國政要紛紛表示,要促使本國立法機關修改法律,授予執法機關更大的權限,必要時可以對本國公民採取更嚴格的限制措施。

  這些舉措,也引發了一些質疑:人權天賦,這麼一來,豈不是侵犯了本國公民的正當權益麼?為了安全,犧牲一部分自由,到底值不值得?

“別再回來!”

  實際上,很多國家都曾在戰爭期間臨時修改法律,最大程度地保護國家利益,減少被敵人滲透的風險,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比如,在二戰初期,美國曾出台《敵國僑民登記法案》,強制德國裔的美國公民登記,並隨時可能有軍警登門檢查;珍珠港事件後更是通過總統令,將日本裔美國公民遷移到中部貧瘠地區居住,說白了就是集中營;吊銷日裔公民的各種執照,其銀行存款一律收歸國有。直到二戰過後多年,美國政府方才對此表示道歉。

  而如今各國的反恐行動,雖說規模比不上世界大戰,但其影響並不亞於一場小規模的戰爭,只不過是敵人更加隱蔽、更加捉摸不定,其襲擊目標不再限於軍用而是常常針對無辜平民。二戰是與成建制的法西斯軍隊作戰,反恐則是與分散、隱秘的極端組織在戰鬥。

  因此,面對反恐的嚴峻形勢,各國立法機關採取類似於戰爭期間的做法,也算是有理可循了。9·11事件之後,美國制定了《愛國者法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