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製造業亟須提振“三大需求”

http://www.CRNTT.com   2016-08-04 08:08:31  


  中評社北京8月4日電/國家統計局消息,2016年7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9%,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微低於臨界點。

  中國網發表時事評論員王振峰文章介紹,今年以來至今的7個月中,製造業PMI指數總體呈弱勢運行態勢。其中,有1、2月份與7月份,PMI指數在50臨界點下方,3、4、5、6月份在臨界點之上;7月份製造業PMI指數之所以微低於臨界點,除了外需因素外,也與近期不少省份發生洪水等自然災害,以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去產能”有關。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工業的弱勢,服務業已成為引領增長新引擎,三大產業中的農林牧漁業也是保持增長。可以說,上半年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但同時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尤其是製造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還是不小。

  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並對下半年經濟工作進行決策部署,全面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是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促使中國工業製造業經營效益向好,必須著力降成本促轉型,把加快孕育發展新動能作為關鍵環節來抓,加快創新和科技進步。

  文章表示,7月製造業PMI弱運行的同時,也應該關注到,上半年中國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的增長還不樂觀。1-6月,中國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為6.2%,大體與同期工業增加值相當;而且,這個增長與石油、煉焦的短期大幅增長有關,影響工業效率增高的許多深層次矛盾遠未真正解決。此外,製造業民企的利潤增長並沒有亮眼之處,國企甚至是連續近20個月負增長。製造業萎靡,恐怕令下一階段的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因此,推進供給側改革,不能僅僅盯住短期,而應從中國經濟成長的中長期來考慮。對於企業而言,莫不如此,一味地炒樓市、炒匯市、炒理財,炒這炒那,中國製造就沒有成長之魂,永遠只能在低端製造領域裡混混,也就談不上真正的競爭力。

  製造業PMI,既有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等,也有從業人員指數和原材料庫存等方面的指標,可以側面揭示宏觀經濟面的狀態。下半年中國經濟要保持穩中向好態勢,必須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實現轉型發展。

  文章指出,當前,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大的嚴峻形勢,亟須提振 “三大需求”,增強發展動能。

  一、亟須提振投資需求。民間投資急劇下滑,已經引起最高決策層的重視。日前,繼5月份之後,國務院又組成督導組,分赴7個省(市)開展促進民間投資專項督導。筆者以為,導致民間投資增速僅2.8%的低增長成因不少,比如有政策落實問題、貨幣財政政策等,更大的問題是投資機會的仿徨和觀望,即投哪裡,怎麼投?

  “三去一降一補”不能僅止於口號,改革不是隔鞋撓癢,要真正落到實處。各級政府不能只是盯著GDP、房子等幾個生硬數據,要防止高杠杆下的“脫實向虛”,引導企業把投資朝產業競爭力和提升盈利能力方面上來,加大原創性科技創新的投資力度,防止投資結構畸形可能引發的各種風險。

  二、亟須提振消費需求。相比製造業PMI來說,多年來服務業PMI可謂“一枝獨秀”,占據經濟的“半壁江山”。這幾年來,消費熱點不斷呈現,健康、信息等消費升級類商品增勢良好,尤其是互聯網+消費更是保持較快增長。我們也注意到,當前中國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消費升級時期,追求品質和精進體驗將影響衣食住行、醫療、教育、娛樂、養老等眾多領域,並帶來更為多元的需求。我們要注重以產業升級來帶動消費升級,更要注重讓消費升級來推動新的產業轉型創新發展。

  三、亟須重視外需的穩定。現在全球經濟低迷,外需不振也很難一時改變。各地政府要重視利用外資結構優化,外向型企業要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培育強勁的國際競爭力,推動產業鏈向高端躍升。鼓勵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必須先強壯筋骨、苦練“內功”。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和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不斷加快,要適應全球新的競爭形勢,面對日趨強化的要素資源約束,企業要克服創新能力不足、自主品牌競爭力低、以及以智能化、集成化、自動化、柔性化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化技術裝備應用水平不高等各種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