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王平:中華民族復興需要一個什麼樣的香港?

http://www.CRNTT.com   2017-04-15 00:17:28  


中評智庫基金會董事、中國評論通訊社副社長王平。(中評社 蘭忠偉攝)
  中評社上海4月15日電(記者 蘭忠偉)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14日舉辦“香港回歸二十年與‘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學術研討會,就行政長官選舉後的香港形勢、香港回歸20年取得的成就、“一國兩制”在香港實際面臨的挑戰等話題展開廣泛討論。

  中評智庫基金會董事、中國評論通訊社副社長王平在會議中以“中華民族復興需要一個什麼樣的香港?”為題,發表講話。他指出,“一國兩制”在香港運行至今並不容易,中央政府為了維繫香港的繁榮穩定,在諸多方面特別是經濟方面做出了許多幫助,政治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妥協,很不容易。但是也不能否認,香港近年在經濟發展特別是貧富懸殊矛盾突出的狀況下,政治問題特別是“港獨”甚囂塵上,應該對回歸二十年進行反思。

  摸著石頭過河 香港缺乏方向

  王平表示,香港問題的關鍵不是理論滯後的問題,而是目標方向的問題。他認為,“一國兩制”與當年的“改革開放”,有一個非常相像的地方,那就是“摸著石頭過河’,理論滯後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是一種常態。

  王平指出,“改革開放”有著明確的方向和目標,不管前面有多少深坑暗流,方向是清晰而明確的,那就是眼睛緊盯著當今世界最高水平,追求的目標是“四個現代化”;而香港實踐“一國兩制”由於沒有參照物,長期以來都是沒有方向目標,出現探索的多向性在所難免。“正是方向的不明確甚至是長期缺失,才導致了今日香港的思想混亂,包括港獨思潮的出現。”

  王平說到,毫無疑問,中央政府在香港囘歸之後,是非常希望真正實現“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回歸之初大家很熟悉的“井水不犯河水”,以及“紫砂壺論”,就是這種希望的形象表述,也是當時國家意願的具體寫照。或者也正是因為這種“以大事小”的寬容或者說是忍讓,國家沒有將最前面的“一國兩制”這個根本原則,在形勢最為有利的回歸之初,迅速而強力地要求香港社會將此一根本原則烙入人心。

  “正是因為只有框架設計卻沒有在‘一國兩制’的實踐中逐步將目標清晰化,也沒有將‘一國’這個基本原則烙入人心,如何實現‘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就有了天馬行空的自由。”王平說,沒有富於說服力的“一國兩制”周密論述,也因為沒有明確的方向,使得很多人在對當前狀態不滿的情況下,給自己認為可能對的方向賦予理想,往哪個方向探索的都有。

  王平強調,如果僅僅滿足於恢復行使主權,那麼香港在97之後的任意發展以及所表現出來的“不盡人意”就是合理的。但是如果“一國兩制”是根本原則,正如習近平主席強調:“中央對貫徹‘一國兩制’堅定不移,不會變、不動搖,但同時要確保‘一國兩制’的實踐不走樣、不變形。”面對“港獨”分子公然橫行,港獨分子敢於在立法會公然挑戰“一國”底線,那麼,國家、民族需要一個什麼樣的香港的問題,就必須認真思考了,否則就難以保證“不走樣、不變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