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惠台新政的理論啟示與現實效應

http://www.CRNTT.com   2018-05-23 00:47:03  


 
  未來,大陸還需繼續修煉“內功”,止於至善,以更持續的發展敘事和更包容性的價值論述來觸動人心、贏取認同。更具體地,涉台政策只有扎實落實、推陳出新,才能打消島內部分人士“口惠而實不至”的疑慮。在綠營刻意製造的“害台”、“窮台”輿論,以及長期以來在島內彌散的“恐共”、反“紅色供應鏈”和“反統戰”等思維慣性和情緒反應下,有的深綠極端分子放話“餓死不吃中國食”,而有的台商和台青則僅將大陸視為與美、日相仿的全球化市場,或一個條件優渥的“鍍金吸金”平台,甚至存在“到大陸賺人民幣與台灣主體認同不衝突”、“賺夠錢就回台灣”的矛盾、投機心態。針對此,有關部門可以考慮將新政策通過立法形式予以確立,以政績指標方式作為保障,確保良法美意能夠精準傳達;針對台胞思維方式和“幸福敏感點”的差異,通過島內外輿論、學者對政策進行科學化、人性化的政策解讀與推廣,化解“統戰”攻訐的負效應。

  二是納入多種干擾變數,預先部署反遏制工作。大陸除要持續克難推動政策落地,還需曲突徙薪地防範島內外勢力對這一體系的破壞,其一,蔡當局的體系化反制手段。《若干政策》出台後,蔡當局第一時間就拉高到“國安”層級進行應對,並在充滿敵意的對抗思維下,幾經口水與計算後,由行政部門將“31條”定性為“利中(潛台詞:‘害台’)策略”,推出“八大強台策略”,包括“提升學研人才獎勵、強化新創發展動能、強化員工獎酬工具、優化醫事人員工作環境、加強保護營業秘密、強化產業創新升級、擴大股市動能和發展影視產業”等,預計未來將在產業層面針鋒相對地祭出“政策對政策”的反制措施,全力抵抗大陸“磁吸”效應。這些說法雖然多屬刻舟求劍的陳詞濫調,但仍有可能在實務和操作層面對大陸新政構成阻力。更實質的是,台陸委會此前已將針對“大陸對台‘一代一線’統戰、滲透及人才磁吸”的重點防控作為今年的工作重點,台立法機構也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修訂列入今年的重點工作,目的都是以“防範敵方滲透”角度,從制度和法制層面加強“兩岸防衛機制”。《若干措施》出台後,台當局這方面的動作勢必加大,甚至不能排除綠營在選舉年借相關議題挑動“公投”操作,增加兩岸關係風險。

  其二,外部勢力的干預和對沖效應。美西方國家“親台”勢力正通過“挺台”政策或表態,拉台灣進一步單邊滑向美日,以抵消大陸“惠台”政策效應。在《若干措施》出台同時,美國國內“親台派”加速推動“與台灣交往法案(台稱‘台灣旅行法案’)”闖關生效,試圖對沖大陸新政影響,人為、刻意地製造某種“台海博弈均衡”,從而遏制台灣民眾向大陸遷移。無獨有偶,2017年,美國在與台灣“相互免簽”後,又將台灣列為其“快速通關計劃”一員,這些舉措都可以被視為美台民間交往深化、外溢為“事實一體化”和“準官方關係”進程的一部分,是試圖以“美台社會融合”,為“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施加反作用力。再加上雙方在戰略反導、情報共享等領域的加速合作給台灣帶來的“準同盟想像”,外部力量的“軟硬兩手”是大陸今後任何對台政策所必須納入沙盤推演的關鍵變數。新政逐漸落實,勢必將影響兩岸和島內外走勢,大陸應做好後續第二波、第三波的政策安排與法律因應。

  無論有多少有形無形的手在干預,資本與人才的流動仍將遵循“自由市場”原則。正所謂為淵驅魚,為叢驅雀,在兩岸治理能力和發展態勢形成鮮明對比的當下,與其說大陸惠台政策將“掏空台灣的人才資本”,不如說,在大陸全方位、多層次、高格局的人才政策,與短視、平庸、狹隘的台當局政策的較量中,大陸逐漸掏空的是“台灣的民心向背資本”。《若干措施》在島內輿論場引發的風暴式大辯論,已經清晰可見島內民眾對於蔡當局“汙名化、築高牆”的應對思維的不滿,對兩岸當局執政效能反差的切身有感,而鄭文燦、蘇煥智等綠營人士對惠台新政所作出的反應和評論,似乎也在展現大陸惠台政策已經開始萌發對於島內的政治偏好和選舉議題轉向的引導力。可以說,《若干措施》如何重塑兩岸關係的面貌與內涵,目前仍只是冰山一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