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智庫:中華文化與中國新形象

http://www.CRNTT.com   2019-02-24 00:03:35  


 
  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會長黃志賢認為,從泰山到阿里山,從長江到濁水溪,中華文化的力量超越空間阻隔,煥發迷人魅力。海峽兩岸分隔近70年,但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與文化血脈從未中斷。儘管兩岸關係時有波瀾起伏,但五千年中華文化擁有強大生命力,幾經波折磨難仍綿延不絕,是我們安身立命的精神依歸。“台獨”勢力試圖搞“文化台獨”,但中華文化的精神紐帶是任何政治勢力都打不垮、割不斷的。

  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邱水平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舉辦中華文化論壇,是海峽兩岸有識之士的重要共識;振興中華文化,把中華優秀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讓世界更好地瞭解中國,也是兩岸中華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

  中國伊斯蘭教協會新聞發言人、《中國穆斯林》雜誌副主編敏俊卿及中國伊協顧問洪長有提出,中國穆斯林是中華民族的重要成員,中華大地是其賴以生存的家園,是其國家認同的精神依歸。自唐宋時期,伊斯蘭教沿著古老的絲綢之路通過商貿等和平的方式傳入我國後,就走上了一條認同、吸收、借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本土化之路。中國穆斯林作為我國伊斯蘭文化的載體,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是自身適應中國社會的客觀需要,而且是為中國社會主動擔責的行為自覺。中國穆斯林在中國文化領域取得的成就不僅反映了他們對中華文化的習得、掌握達到了很高水平,而且已經內化為他們深沉的情感認同。中國穆斯林對儒家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不僅為伊斯蘭教中國化之路打開了重要通道,而且為其愛國主義傳統的形成積纍了重要的思想資源。

  來自東方生命研究院的潘麟認為,人類文明和文化在傳承中可分為“學統”和“道統”兩大類。學統屬於知識的傳承,道統是一種生命的傳承。今天我們談復興東方文化,首要大事就是再續道統。東方文化是否得以傳承,以道統是否再續為唯一標準,而絕非是多印幾本四書五經。有人以為,把經典讀熟了就復興東方文化了,大錯特錯!現代人把四書五經衹是作為像西方物理學的書一樣讀,孰不知,經典不是用來閱讀的,而是用來在我們的身心中被實現的。也就是說,我們要用身心再現他們的生命。這就是生命傳承,就是讓東方文化得以延續,得以生生不息的道統。

  台灣學者孫若怡提到,以民為本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思想,這是一種雖非民主卻重民心的治理理念。上個世紀中葉,西方史學大家湯恩比就以深邃的洞識指出,中國以人為本的世界主義傳統,將是引領人類走向大同世界的契機。我們相信:一個樂於分享、追求雙贏的中國式治理,必將彙聚起各國共克大自然惡化的時艱、共享共同發展繁榮的機遇,最終共同增進全人類的福祉。《禮記:禮運·大同篇》云: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習近平所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是一種以平等為基礎、開放為導向、合作為動力、共享為目標的設想,同時也深刻展現出傳統中國世界主義的胸懷。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更凸顯了中國已將全球發展的問題,在傳統文化“公”天下的基礎上,融塑近代西方政治文化中個別國家主權之“私”的事實,而實事求是地置於全球宏觀的視野下,籌謀擘劃一個嶄新的世界視野與秩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