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共構兩岸鄉村經濟與中華美學文化

http://www.CRNTT.com   2019-07-18 00:04:12  


 
  台灣是全球航運的樞紐,幾百年來都是海上貿易與文化交流的重鎮,它的海洋文化,就是中國海洋文化的延伸,呈現以漢文化為本,融合原住民文化、荷西文化、日本文化、美國文化等多元化特徵。而舟山群島,自古以來就是浙江省和長江流域的出海門戶,是中國大陸通向日本、韓國、東南亞地區以及歐美諸國的重要通道和商業港口之一,也是中外文化薈萃的重要窗口之一,因此它的海洋文化很早就走向了國際化、多元化。海上絲綢之路的興盛,聯結了舟山與台灣的經貿,他們的發展與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衰息息相關,彼此間的海洋文化一脈相承。

  二、舟山和台灣同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要塞、中外文化交融的重鎮

  作為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的重要通道,海上絲綢之路在秦漢時代出現,唐宋時期最為鼎盛,至鴉片戰爭結束而最終消亡。舟山群島和台灣島共同參與並見證了海上絲綢之路的輝煌歷史。

  (一)、舟山是西洋藝術傳入中國的第一站

  早在秦國時代,朝廷在今浙江寧波鄞縣以東設置了一個鄮縣,這個鄮縣為山海貿易的匯聚之處,有海外各國商人的進入。西漢時期,漢武帝致力於與海上各國的往來,鄮縣成為重要的江海聯運中轉港。舟山群島作為鄮縣的藩籬和門戶,自然成為貿易船隊的避風、補給和候泊的天然港灣,也必然會有水水中轉貿易的發生和逐利船隻的參與。唐朝時日本派出遣唐使、留學生和留學僧來唐學習,一般都會經過舟山群島,鄮縣作為中轉港的地位再次得到提升,對外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從此成為海上絲綢之路上的大港口,舟山的經濟由此發展,人口增加。唐開元年間,鄮縣因為其作為國際貿易中轉港和集散地的繁盛,被朝廷升為州,取名明州,下設四個縣,其中翁山縣就是舟山群島,舟山群島的經濟發展開始與中原地區接軌。而後,舟山的地名又幾經更迭,幾經被撤縣又恢復縣制,都與朝廷對海外貿易的政策有關。明朝時期鄭和下西洋,出現在《鄭和航海圖》中的舟山群島地名多達15個,由此可以看出舟山在絲綢之路上的地位。

  1524年葡萄牙人佔據舟山的雙嶼港後,主要從事浙江沿海的走私貿易。1542年左右葡萄牙人發現了日本,又開闢了對日直接貿易。葡萄牙人的貿易形式是:與中日私商合夥,從東南亞地區購買胡椒、香料等運到雙嶼,再到寧波沿海與當地商人交換絲綢棉布等,運往日本出售。同時葡萄牙人也到閩浙沿海,甚至深入長江內河各港口。“東南亞—舟山雙嶼港—日本”貿易網絡就此建立,而後延伸到了歐洲及世界各地,雙嶼港由此成為各國海商雲集的遠東私貿交易中心,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深遠的國際互市貿易港口。雙嶼港見證了以葡萄牙為代表的西方列強向東方拓展市場的歷程,比澳門還早近十年,是事實上最早的“自由港”,比世界公認最早的意大利熱那亞灣的里南那自由港(西元1547年)還要早,並持續長達20多年。有歷史學家稱“雙嶼港鄰近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藉助浙東運河可與明朝的經濟神經中樞京杭大運河連接,從經濟地理角度來說,雙嶼的價值遠勝澳門”。日本著名海交史專家藤田豐八先生則稱:“葡人所稱之寧波(Liampo),實為十六世紀之上海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