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內外聯動 台灣極端政治氣候將盡?

http://www.CRNTT.com   2021-02-02 00:01:17  


2020年大選前民進黨以抗中為主軸的“辣台派”宣傳動員體現出鮮明的極端政治特徵。(中評社資料照)
  中評社香港2月2日電(評論員 束沐)1月16日,桃園市議員王浩宇罷免案通過;1月20日,拜登上台,特朗普時代正式落幕。這一內一外兩個時事熱點,均在島內輿論引發強烈反響,但更具意義的是,這兩個看似不相關事件的交互影響,很可能對島內政局產生重大影響:喧囂近2年的這一輪台灣極端政治氣候,即將走入衰亡。

  在普選制度下,極端政治始終有存在和發展的空間,更何況兩岸關係的特殊性,造就了台灣的極端政治,夾雜著認同之爭、統獨矛盾、藍綠對立、外部勢力等種種因素,變得更加複雜敏感。一個成熟健康的政治社會生態中,極端政治就像是時陰時雨的“天氣”,只有在個別情況下才會變成“氣候”。

  然而在台灣,極端政治屢屢如“氣候”般長期連續地籠罩、影響著島內社會。在這種極端氣候下,撕裂和紛爭、抹黑和攻擊是常態,和諧與理性、理解與溝通是奢求。一個時期以來,島內民眾普遍希望以選舉“理性溫和型”政治人物擔任領導人的方式,盡量降低極端政治氣候的傷害。

  2016年蔡英文執政以來,不少台灣民眾曾對其賦予一定期待和想象。儘管蔡的確給民進黨帶來了一些風格上、形象上的轉變,但民進黨“台獨”意識形態的頑固性、掠奪式政治鬥爭的劣根性,致使2020年大選前“綠色政權保衛戰”的壓力下,民進黨撕下了殘存的一絲理性溫和包裝。2019年初以來極端政治氣候再次抬頭,並成為影響島內政局和兩岸關係乃至區域和平的首要不穩定因素。

  肆虐近2年的這一輪台灣極端政治氣候,和過去相比主要有兩個新特征:第一,充分利用社交媒體“後真相時代”屬性,通過以謠言、恐嚇、仇恨、戲謔、惡搞為核心的內容灌輸、情緒感染和政治動員,並模仿網商領域“植入性行銷”等精巧手腕,最大化地將極端政治傳播至社會每個角落、各個階層、不同群體;第二,極端政治與現實結合程度前所未有之高,一方面是西方右翼極端政治躋身歐美主流輿論場,另一方面是疫情帶來的遍及全球的恐慌與緊張,極端政治不再只是某種空想般訴求、或少數人的嘶吼,而是已變為真實世界的一部分。

  以王浩宇為代表的綠營政客,恰恰就是發動和助長台灣極端政治的代表。“罷王”通過後,原“時代力量”高雄市議員黃捷、台中市選出的“台灣基進”籍“立委”陳柏惟等,都被輿論點名為下一波被罷免的重點目標。這群人的特色就在於,他們雖然本人沒有什麼真才實學或問政能力,但憑借身後倚仗龐大的政治靠山以及操縱網軍、製造話題的公關技巧,在社交媒體呼風喚雨。尤其是他們高舉“反中”、“親美”大旗,用最無恥的謊言、最惡毒的言辭、最反智的論述,把整個兩岸關係帶向“加速對撞”的凶險境地。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