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日本專家:中日應研究不戰與共生的新原理

http://www.CRNTT.com   2022-03-28 00:09:51  


李廷江教授(直播視頻截圖)
  中評社北京3月28日電(實習記者 趙海欣 助理記者 徐媛)3月26日下午,清華大學日本研究中心舉辦了以“中國外交和中日關係的去向”為主題的學術會議,會議由清華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李廷江主持,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毛里和子受邀主講。毛里和子表示,如今中日關係惡化,很大程度上源於中日關係與位置的轉變。日本發展日趨緩慢,而中國則朝氣蓬勃發展迅速,如今的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今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也是中日關係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一年。這一年從疫情的肆虐,到俄羅斯出兵烏克蘭引起世界嘩然,再到三月份韓國總統大選結果揭曉,圍繞中國的國際環境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動蕩和重組。國內同樣存在著不確定性,尤其是幾天前的東航空難,讓每個活著的人都深感世事無常和生命的脆弱,也因此更加珍惜和平的意義和價值。如何能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中確保和平?中國的外交政策將作出何種調整?中日關係又將走向何方?本次會議圍繞這些議題作出分析與展望,以幫助相關學者與從業人員決策與判斷。

  毛里和子教授首先從1972年開始回顧中日邦交正常化50年來的歷史。毛里教授表示,邦交正常化以來這五十年,中日關係發展十分曲折,輿論對此也十分複雜,尤其是在21世紀之後,中日關係遭遇了很大打擊。毛里教授通過解讀1972年9月29日的邦交正常化共同聲明,指出中日關係正常化之初,日本方面呈現出國民要求演變為國民運動,進而推動政府行動的特點,而中國方面則是呈現出戰略性特點,先中美後中日,決策以中國領導人的意願為主。當時的談判性質複雜,雙方都付出了極大的努力。中國提出了“中日戰爭由少數人發動,日本民眾也是戰爭受害者”的戰略判斷,而日方則在承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唯一合法政府,承諾理解中方在台灣問題的立場並同台灣斷交。毛里教授提出,中日關係罕見地並非建立在利益基礎上而是建立在道義基礎上,呈現出非制度性的特點,進而導致其脆弱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