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月刊:台灣漁業發展瓶頸及兩岸合作途徑

http://www.CRNTT.com   2024-01-07 00:02:10  


 
  另一方面,島內選舉政治下,執政黨為拉選票多關注漁民短期訴求,漁業發展缺乏長期科學規劃。據台灣漁業事務主管部門統計,2022年漁業從業總人數約31.98萬人,主要集中在高雄、屏東、台南等“綠營”執政縣市,選舉時民進黨就開出漲補貼、建冷鏈、修碼頭等立足漁民當下關切、馬上實施、及早見效的“短平快”措施。為籠絡漁民多次加碼漁船用油、養殖用電等補貼,被世界貿易組織(WTO)認為是“有害漁業補貼”,嚴重危害海洋生態的生物多樣性⑨。2024年“大選”日趨臨近,高雄前鎮漁港改造項目爭議事件再次凸顯島內藍綠博弈下漁業發展困境,政治高於專業,發展缺少長期的科學規劃。

  (二)追隨美西方捲入地緣政治

  2016年民進黨上台後,積極與美西方及南太“友邦”以護漁為名洽簽海巡合作協議,發展準軍事海上力量,配合美國“三海聯動”戰略,炒作台灣海峽為“國際水域”,支持美國“南海自由航行”及“多邊主義”主張,力推台灣問題“國際化”。2021年台美簽署“設立海巡工作小組瞭解備忘錄”,推動雙方在海上救助、教育訓練、維護漁權等領域合作,並積極與日本、帕勞等南太“邦交”進行多方海巡合作。2022年美國總統拜登簽署首份關於打擊非法捕魚行為的國家安全備忘錄,針對中國大陸提出與台灣等“印太夥伴”共同建設打擊非法捕魚的“執法”能力,民進黨當局亦積極回應。民進黨根本意圖在於藉所謂國際合作,將台灣地區塑造為海洋事務利益相關方,試圖嵌入美國“印太戰略”框架,促使美西方更多聚焦台灣問題,削弱中國大陸維護主權和海洋權益的努力。民進黨當局“抗中保台”舉措無疑將台灣地區漁業發展捲入地緣政治博弈,同時中美博弈下相關海洋利益聲索方被迫參與其中,進一步增加台灣地區漁業涉外糾紛風險。

  (三)外部環境更加複雜

  一是聯合國框架下國際公約強化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2023年6月,聯合國通過《海洋生物多樣性協定》,計劃到2030年至少將30%的國際水域劃入生態保護區(MPA),限制區域內的捕撈數量、捕魚種類、船隻航行路線及深海採礦探勘活動等都要納入管制。可預見,高度依賴海洋捕撈的台灣漁業,勢必面臨更高成本與更多挑戰。二是日本核污水排放損害台灣漁業。日本於2023年8月開始將福島核電廠的核污水排放入海,台灣“中央研究院”預估,最快一年內就會抵達台灣周邊海域,屆時養殖及捕撈業等都會遭受一定損失⑩。三是全球碳減排壓力倒逼台灣漁業轉型。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正對全人類生存發展帶來日益嚴峻的挑戰,隨著《京都議定書》《巴黎協定》等一系列國際性協議相繼簽署生效,碳中和已成為全球共識,歐美等發達經濟體相繼提出節能減碳戰略,跨國公司持續推動建立綠色供應鏈(GSM),對其供應鏈廠商的再生能源占比要求日益明確,進一步增大島內農漁企業減碳壓力。2021年台灣地區漁業消費能源44.16萬噸油當量,主要包括漁船漁機和加工設備設施等能源消耗,占農業能源消費比重約62.25%,為農業領域最大的碳排放來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