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 |
中評月刊:論民粹式直接民主的內在缺陷 | |
http://www.CRNTT.com 2024-01-14 00:01:26 |
(一)對重大政治經濟事件偶發的回應邏輯 民粹主義的肇始是基於全球重大政治經濟事件的大爆發,“民粹主義是一種具有歷史復發性的社會政治現象,常常出現於重大社會轉型時期”,〔2〕週期性的震盪是民粹主義運動此起彼伏的助推器。也就是說,民粹主義是對重大政治經濟事件的一種共時性回應。民粹主義的回應邏輯體現在兩個層面:一種是對建制派精英不作為和代議制政府效能低下的抗拒,“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失衡不斷弱化國家能力,越來越難以有效回應民眾的迫切訴求,特別是無法限制並消除政治資本化的嚴重危害,也難以發揮政府應有的政治責任和社會正義作用”;〔3〕另一種是對它需要對民眾最普遍訴求的回應,儘管這種訴求可能是由民粹主義魅力領袖代替“人民”主觀製造出來的,但其確實又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心聲。民粹主義對這兩個面向的回應邏輯,決定著民粹主義運動本身的成敗。民粹主義要使自己既能夠討好取悅於民眾,又要能夠把這種民眾的力量用來對抗現有的政府,因此它必須找到聯結二者的方法,其才有可能一石二鳥。在民粹主義者看來,這個方法就是直接民主。 重大政治經濟事件的陣發性和間歇性,致使民粹主義不得不考慮在短期內纍積自己的能量和擴充自己的實力,一旦因重大政治經濟危機導致的社會失序得以恢復,民粹主義運動就會隨之降溫。點燃“人民”的激情,是民粹主義擊倒建制派精英的最佳利器。民粹主義領導人要煽動民眾,就必須以滿足人民的訴求為誘餌,遂而製造“人民”與“精英”之間的仇恨。於是,代議政體及其精英被歸結為是重大政治經濟危機爆發的罪魁禍首。如何讓“人民”的激情有的放矢?指向和替換代議民主就被認為是從根本上解決現實性政治經濟危機的有效辦法,因為“直接民主”意味著一切的決定都是由“人民”的智慧產生,可以保證任何決策都萬無一失。簡言之,得益於政治經濟危機進而衍生出的體制危機,時勢為民粹主義造就“人民”提供了機遇,利用政治口號和直接民主假裝崇拜“人民”,既給民眾形塑“當家做主”的錯覺,又能讓“人民”充當反對當權派的急先鋒。“民粹主義政黨通過報紙、廣播、電視和網絡等方式直接訴諸於‘人民’的方式,為其核心人物與支持者和同情者之間直接建立起了代言與被代言關係”〔4〕。然而,事後來看,民眾被欺騙了,民粹主義所倡議的直接民主不過是其魅力領袖攫取權力的途徑。 (二)來自建制派的批評與反建制派的對抗 民粹主義最大特點是被人為塑造的“精英”與“人民”之間的對立。在民粹主義領袖的炒作下,失去理智的民眾對建制派精英失望透頂,毫無信任可言,他們恨不得馬上將這些既得利益集團趕下台去。作為反擊,建制派精英便將這些反對他們的民眾視為缺少智慧和沒有理性的“民粹主義者”,“指責‘人民’短視、怯懦,天生愛猜疑社會精英,文化品位敗壞,尤其還執著於身份,沉迷於習俗、古禮、國界與籍貫,別忘了還有個對現實漠不關心的罪名”。〔5〕顯然,在建制派精英看來,民粹主義者是受人蠱惑、破壞團結和擾亂秩序的群氓之族。可是,建制派精英在此犯下的錯誤是,他們僅僅將民粹主義運動當作是不屑一顧的社會小丑,卻忽視了其爆發背後的深層次的政治經濟結構根源。精英越是持有對民眾的無視和輕蔑的認知,“人民”就越是憎恨精英,怨憎成了一種意識形態。對精英的不信任、反感和完全失望,導致了對既有制度的不信任和失望。也就是說,當精英和民眾都陷入到由民粹主義操弄者所編織的“精英——人民”的話語體系中時,“精英”與“人民”的對抗,就上升為了民主實踐方式之間的對抗。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