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
中國應主導成立亞太金融應變機制 | |
http://www.CRNTT.com 2008-11-26 00:27:06 |
當代財務工程方法論面臨嚴厲挑戰 當代財務工程技術,是本波華爾街金融戲法主要支撐,但其方法論上的罩門,也在本波危機中表露無遺。衍生性金融商品的經典方程式Black-Scholes模型中,假設衍生性商品價格出自隨機,並以常態分配呈現,市場行為連續,都面臨挑戰。 首先,極端值出現機率可推估的基礎,是建立在統計分配末端收斂的假設。然而,不管是本波金融危機所引發的市場恐慌,或是1997年的LTCM破產事件,在在證明人類行為的極端值分配,不具備收斂性質。 其次,市場行為連續性的假設,也違逆了現實交易的本質。從市場行為觀察,在關鍵轉折處往往呈現非線性變化,甚至是跳躍式的反應。不管是近期雷曼宣告破產後,美國貨幣市場的反應,或是股價反應、企業活動指數,旦夕之間出現劇烈變化的現象,顯示人類行為其實無法運用連續性數學進行模擬。 工程師完成飛機設計,尚且須進行風洞實驗,回頭修正假設與經驗方程式。面對恆定不變的自然現象關係,自然科學家尚須反覆驗證,才敢付諸實行。面對不具反覆可驗證性,以及更加複雜的人類行為推估,華爾街的財工專家將研發結果大規模、全面性丟入市場的做法,簡直令人匪夷所思。華爾街結合當代財務工程技術,構建了超高型金融大樓,勸誘全球投資人進駐。事到如今證明,這些金融大樓結構堪虞地基不穩,稍有風吹草動便土崩瓦解。 後續衝擊不容輕忽 結構性問題在於美國企業的薪酬制度,引發了“公司治理”危機。由於公司管理高層最大的報償則來自股票選擇權,因此金融業高官的核心思考便是如何在短期內作出績效,將公司股價推高,順利使股票選擇權落袋。這個機製造成管理階層凡事以公司短期利益為重,不惜鋌而走險擴大財務槓桿,追求獲利。當長期利益與短期利益扞格,管理層也傾向短期獲利優先。華爾街領導層一味追求短期獲利推高股價的私心,種下了今日投資銀行化為灰燼的苦果。同樣的問題也在全球金融機構蔓延,當有投資機構買進次貸商品獲利,在績效壓力下,其他金融機構只得被迫跟進。 這些都是最典型的業主””經理人間矛盾的問題(PAproblem),由於選擇權執行期過短,導致經理人罔顧業主權益,一味以權謀私。未來如何設計機制,使金融機構領導人利益,能符應公司股東的長遠利益,才是避免下一場災難的正本清源之道。 目前金融情勢惡性循環近乎成型,並且每況愈下。首先,房市等資產下跌,相關證券化資產評價下降,導致抵押擔保債券的價格下跌。第二,擔保債券評價下降,引發金融機構巨大虧損,金融機構面臨增加現金部位的壓力,否則難以維持債信評等。第三,金融機構虧損擴大,出現倒閉危機,彼此拆借意願大幅滑落,引發信貸緊俏危機(Creditcrunch)。第四,金融機構被迫出售資產證券化商品,進一步對價格造成壓力。 在實質面方面,金融業信用緊縮,將使企業資金短缺狀況更加嚴峻。CDS市場崩盤,也將使企業發債成本拉升,無法再取得廉價資金,企業活動將進一步萎縮。倘若情況持續惡化,減薪、裁員規模將擴大,此又將引發失業潮,並加深消費緊縮,再度將負面效應回饋至災難源頭。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