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重建國際金融體系不可能一蹴而就

http://www.CRNTT.com   2008-11-27 15:41:56  


  中評社北京11月26日訊/G20金融峰會後,出現很多探討建立國際金融新秩序的呼聲。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登出北京國際問題學者韋弦的文章“怎麼看金融峰會的意義? ”作者認爲,重建國際金融體系可能是一場曠日持久的“馬拉松”。文章内容如下:
 
  世界金融峰會結束後,各方評價不一。究竟應該如何評價此次峰會的成果及其對國際金融體系的影響? 

  筆者認為,必須首先了解二十國集團的背景。二十國集團是在1999年為了應對東南亞金融危機而成立的,此前主要是各國財長和央行行長舉行會議,在華盛頓舉行峰會是第一次。從這個意義上講,此次峰會能够召開就有標志意義,表明各國希望共同應付金融危機。 

  峰會的召開還有開創性意義,那就是對八國集團南北對話會(G8+5)的修正。在G8+5峰會中,雖然發展中大國與八國看上去進行了平等對話,但南北對話只是“附屬會議”,發展中大國是客人。而此次峰會實現了平等對話的“圓桌會議”,沒有主次、賓主之分。 

  如果把二十國集團與七國集團進行對比,我們也可以發現,七國集團最初也只是成員國元首的“務虛會”,甚至直到今天,八國集團峰會也很少達成具體的行動計劃。 

  實際上,峰會畢竟不同於高官磋商和工作會談,多邊峰會多是就一些重大問題達成原則性共識和指導性意見,是一種政治宣言和承諾。 

  筆者認為,此次峰會的成果可以概括為三大方面。 

           三大成果與兩個不確定因素 

  一是各方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討,不僅評估了各國所采取的積極措施,分析了危機產生的根源,預測了發展趨勢,而且還交流了如何加強國際金融監管的建議,探討了改革國際金融體系的措施等等。 

  議題是相當廣泛的,幾乎涉及到當前金融危機的方方面面。雖然討論和交流只是各說各的,,但這二十個國家占全球國民生產總值85%,元首能够聚集在一次深入交流,本身就具有積極意義。 

  二是與會領導人就一些問題達成了原則性共識:如同意加強合作,恢複全球市場信心,努力促進全球經濟增長,避免危機蔓延和再次發生;同意提高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意改革當前世界金融體系以適應新形勢需要,等等。如此廣泛共識是難能可貴的, 

  三是達成了行動計劃和後續行動規劃。聯合宣言用文字把達成的共識固定下來;通過了涉及提高金融市場透明度和完善問責制、加強監管、促進金融市場完整性、強化國際合作以及改革國際金融機構等五個領域的行動計劃;希望在年底前達成國際貿易新協定;同意在3月30日前提出加強金融監管的建議;決定在4月30日前再次召開峰會。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