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改革開放30年:可樂叩門

http://www.CRNTT.com   2008-12-10 00:07:26  


 
  1978年12月13日,談判雙方在北京飯店正式簽訂了協議。在撤離後的第30個年頭,可口可樂終於重返中國大陸市場,成為港澳之外第一家進入大陸的外企。

  這份協議引起了美國媒體的廣泛注意,各種消息見諸報端,而在短短四天后,可口可樂公司更在美國本土成了輿論的焦點。

  1978年12月17日,中美雙方正式發表《中美建交聯合公報》,宣佈“中美雙方商定,自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 

  這一天,距離可口可樂簽約進入中國市場,只有90多個小時的時間。美國當地媒體紛紛猜測,當時的總統卡特是否與可口可樂進軍中國有關?可口可樂是否提前知道了高層的外交動向?有的媒體費盡心思挖來了“猛料”——當可口可樂公司和中糧在北京飯店的一間會議室裏談判合作事宜的同時,在酒店同一個樓層的另外一間會議室裏,中美兩國正進行恢復邦交的談判。這簡直是好萊塢大片中才會出現的情節。還有的媒體做出了繪聲繪色的猜測——總統卡特是亞特蘭大人,可口可樂的總部剛好在亞特蘭大,雙方一向有緊密的聯繫,因此可口可樂先探聽到政治風向也並不奇怪。

  當時,美國官方對這些猜測統統進行了否認。《紐約時報》與《華爾街日報》還專門派出記者進行了為時不短的調查,最終得到的結論與官方觀點出奇的一致:這應該是一項純粹的商業活動,看不出卡特總統與此事有任何聯繫。

  更讓人浮想聯翩的還在後面。緊接著的12月18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京召開,改革開放的進程正式開啟。

  歷史就是這樣有趣。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終於邁入中國市場的可口可樂,在無意中成為了中美兩國建交和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雙重見證。

  由此也可以看出,並不僅僅是中國人會把可口可樂加諸種種象徵意味,即使是美國媒體,也同樣把可口可樂重返中國大陸這一商業事件,賦予了不同尋常的政治意義。

  建廠風波

  可樂進入中國市場,雙方皆大歡喜,惟一感到有些失落的可能便是麥當勞了。和可口可樂一樣,麥當勞也始終在關注著中國這個廣闊的市場。根據美國媒體當年的記載,麥當勞也曾經在1979年間和中國進行過聯絡。

  麥當勞的觀察力也可以算作敏銳。因為當時的中國領導人屢次發表講話,希望勞動者發揚艱苦創業的精神,減少中午吃飯時間,增加勞動時間,為國家經濟復蘇作貢獻。麥當勞得到這一消息後,認為這代表著中國在近期會需要很多速食食品。而自己進入中國的最佳時機也到了。但是,最終還是可口可樂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

  不過,如果回顧可口可樂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後所發生的一切,也許麥當勞的失落情緒就會減少許多。因為在可口可樂進入中國的幾年中,一直發生著各種各樣的曲折故事。

  讓我們把目光回到剛剛簽約的1979年。當年年底,根據中糧總公司的安排,在香港五豐行的協助下,首批3000箱瓶裝可口可樂由香港發往北京。

  當時,瓶裝可口可樂是可樂產品線中品質最好的。無論塑膠瓶裝的、聽裝的都比不上它。可是,瓶裝的可樂在生產和運輸過程中成本很高,不利於普及,通常可口可樂公司在進行批量大型生產時還是會採用塑膠瓶裝或聽裝的形式。

  首批可樂選擇了瓶裝的形式,是因為當時可口可樂的銷售對象並非是普通中國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