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 
中國製造業大量企業倒閉陷入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08-12-16 00:05:23  


 
  應該承認,儘管目前有大量的製造業企業倒閉,但相信中國“世界工廠”地位將長期保持。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形成了相應的產業鏈,勞動力的素質高,基礎設施等配套體系完善,轉移到僅僅是人力成本更低的國家或地區,對企業來說未必劃算;另一個現實原因是,中國的勞動力數量非常龐大,而目前被認為是承接中國產業轉移的熱門地區,如越南、柬埔寨、東歐等地,國土狹小,勞動力數量非常有限,可承接的轉移工廠也很有限,這注定了有大量工廠要留在中國。唯一在勞動者數量上和中國不分上下的是印度,但印度在勞工權益、土地、環保等方面的規定非常嚴格,而在這些方面,中國的靈活性明顯。

  這就說明,中國從廉價勞動密集型經濟結構轉型到高端產業結構的機會並不差。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潮席捲了世界各地的加工業,中國旋風過後在世界各地留下的廢墟並非指日可建,因此中國與西方工業國家談判的籌碼非常有分量。另一方面,中國在一些工業領域已經取得一定的技術進步。1985年,中國出口產品中初級產品占一半以上,其中石油占1/4,主要是出口資源,幾乎沒有工業品可供出口。20年後的今天,出口產品中90%以上是制成品,這已經是一個很大的轉變。

  所以,在當下推動企業的發展和轉型,是完全可行的。當然,無論如何,轉型是痛苦的,甚至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但是,有些痛苦是注定要承受的。從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的轉型經驗上看,它們無不在轉型之初經歷過經濟下滑、競爭力下降的艱難歲月。如果韓國在20世紀70年代沒有果斷地進入重化工業發展階段,而是如我國一些經濟學家所認為的那樣,它不應該過早地放棄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戰略,那麼,韓國哪裡還有機會抓住電子工業所提供的機會?如果芬蘭不是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明確放棄了依靠資源經濟的發展道路並加大研發投資的力度,哪能在90年代抓住信息和通訊技術的機會?

  如果我們以金融危機為借口,又全面回複到過去的發展模式,那麼轉型只會淪為口號。因為危機時人們無暇搞轉型,順利時轉型似乎又沒有必須。

  因此,中國製造的長遠危機,不是出現了企業倒閉潮和經濟速度的放緩,而是津津樂道於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低廉,從而甘於產業鏈低端的地位而不思進取。如果我們繼續沾沾自喜於“世界工廠”的稱號,繼續一門心思去和外國打貿易戰、滿足於不斷擴大出口份額,而對整個經濟體系的脆弱性渾然不覺的話,那才是真正的危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