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日對華態度調整 真心還是權謀

http://www.CRNTT.com   2009-01-03 11:35:58  


日本首相更迭頻繁,對華態度調整是政策還是權謀?
  中評社香港1月3日訊/日本龍穀大學教授卓南生今天在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發表文章,評析“中日民間情感何以落差大?——兼論2008年中日相互報導”。文章内容如下: 

  中日關系“回暖”、中國官民對中日關系普遍持樂觀態度,但各種民意測驗顯示:日本人的中國形象不但未有改善的征兆,反而有每況愈下的現象。日本內閣府不久前發表的一項調查結果,更令許多人大感驚訝與失望:“對中國有好感”的日本人較去年下降2.2個百分點,以31.8%創下1978年開始調查以來的最低點。 

  與小泉耍弄“靖國參拜牌”導致中日兩國首腦無法會晤時代相比較,東京與北京的關系確已大為改觀、兩國各個層次的交流活動也很頻繁,照理日本人的中國形象也會相應好轉,怎麼會落到《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署30周年以來的最低點?這究竟是因為日本民間對中國與中國人的認識趕不上日本精英管理層政策之調整,還是另有其他更深的原因? 

  要回答這個問題,既得了解小泉時代以後兩國首腦互訪,共創“破冰之旅”、“融冰之旅”、“迎春之旅”乃至“暖春之行”的背景,也得探討日本傳媒對上述諸“旅”的解讀與輿論誘導;與此同時,還得觀察日本兩年多來對中日關系問題的基調,特別是2008年1月以來日本傳媒對“毒餃事件”鋪天蓋地的渲染及其影響。 

         首腦互訪各有原因 

  先談兩國首腦互訪的背景。對於北京來說,當前首要課題是如何營造一個和平與穩定的國內外環境。出自這樣的考慮因素,北京對於鄰國的領導人,只要不效仿小泉,不在靖國神社問題上制造麻煩,就將之視為“回暖”的第一步;與此同時,中國的主流媒體也相應給予熱烈的掌聲;至於負面的報道,則能減則減、能免則免。最明顯的例子是,盡管各方對2006年新任首相安倍“不說去也不說不去(參拜靖國神社)”的模糊戰術并非十分滿意,但都持以向前跨進一步(或半步),充滿期待的心情和態度。 

  與此相比較,日本大衆傳媒對兩國首腦之恢複交往固然也予以評價,但花更多的篇幅詳述雙方決策轉變的原因,而不像北京那麼樂觀和充滿著熱情。 

  冷眼旁觀,安倍、福田和麻生三任首相對華態度之調整,是與他們的不穩定政治地位密不可分的。安倍得面對一年後參議院的大選;福田和麻生都得面對執政黨在參議院大選受挫後、處處受反對黨民主黨牽制的窘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