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美關係“三十而立” 成就遠超預期

http://www.CRNTT.com   2009-01-04 12:01:59  


 
  金燦榮:30年來,中美之間的溝通交流達到從未有過的廣度和深度,現在兩國每天有5000多人往來于太平洋上空。雙方對于大變動中的世界的認識、對對方及雙邊關係的認識都大大深化了,中美關係也由此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正如胡錦濤主席在訪美時指出的那樣,在當前國際形勢下,中美關係的重要性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兩國的共同戰略利益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兩國的合作領域不是變窄了而是拓寬了。 

  目前,中美關係面臨著歷史性的合作機遇。從世界範圍看,建立面向全球的中美關係新框架是兩國共同的需要。華爾街的金融風暴和全球性的經濟困難對中美關係而言,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合作機遇,如果將中美金融合作放在未來中美戰略合作的大背景下進行,雙方關係有可能取得新的突破。而那些敏感性低、利益共通性强、雙方合作的意願比較强的全球性議題,如反恐、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防治禽流感、聯合國改革、環境保護、開發清潔能源、打擊跨國犯罪、防止人道主義灾難等,又爲中美兩國提供了新的廣闊的合作領域。此外,共同塑造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也成爲兩國共同的追求。因此,在維護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局勢的穩定方面,兩國也可以找到契合點,從而在看似矛盾的問題上尋找合作的機遇,變危機爲轉機。 

  倪峰:當前中美關係也面臨著一些不確定因素。中美關係的航船要沿著建設性合作的方向破浪前進,就必須警惕這些“暗礁”。從美國內部看,由于奧巴馬缺少外交經驗,而民主黨內缺乏像基辛格、斯考克羅夫特、佐利克這樣一些具有廣泛影響力和政策操控能力的“中國通”,因此,兩國關係可能會經歷一段相對較長的磨合期。同時,由于民主黨方面更加重視人權、環保問題,主張所謂“公平貿易”,加之美國面臨金融危機,上述問題在中美關係中權重將有所增加。而在國際範圍內,中美真正意義上的國際戰略合作的框架尚不成熟,在反恐等全球性事務的合作上,只能說是局部的、策略的、零星的、階段性的,往往會因爲第三方的原因影響中美兩國關係的穩定。尤其是,由于臺灣問題的存在,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在事實上還有搖擺性,雖然建立起了國防部熱綫,但中美之間引發軍事衝突的導火綫幷沒有完全清除。像最近,美國政府對台軍售的决定就嚴重影響了兩國之間的防務交流和政治互信。 

  袁鵬:中美關係走到了需要重新審視對方的時候。究竟要繼續開展深層次的戰略合作,進而把目前的戰略關係拉長,真正進入戰略穩定,還是邁入新一輪的不穩定期或者磨合期,成爲擺在兩國政治家面前的一道現實課題,也關係到兩國關係將以怎樣的姿態進入下一個30年。 

  從長遠看,當前中美關係最嚴重的問題依然是戰略互信的缺失。美國在思考對華政策的時候,總有一部分人想當然地傾向于認爲中國戰略不確定、軍事不透明、外交不負責、經濟不自由、政治不民主、對台不靈活,這種近乎天生的不信任感,使得中美之間縱然有多層次的交流機制,也難以達到真正的戰略互信。 

  同時,中美關係主要是基于階段性的共同利益,而非共同的價值觀。以利益爲引導的關係,不太可能實現長久的穩定。雙方在意識形態上的差异不僅沒有淡化,相反還被有些人上升到了兩種模式的較量,即所謂“北京共識”和“華盛頓共識”的對立。兩國在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方面的差异不可能完全消除,但如果彼此能够尊重和照顧對方的核心利益,理解和尊重對方對政治制度和發展模式的選擇,將雙方以利益爲導向的關係引入一個雖不具有共同價值觀但可以理解和包容對方的價值取向的階段,還是有可能的,也應該成爲兩國努力的方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