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沒有終點的衝突,巴以悲劇何時了?

http://www.CRNTT.com   2009-01-08 15:30:06  


 
  巴以衝突人道主義反思錄 

  “我們的生活充滿了恐懼。”在被以軍團團圍住的加沙城裏,一位巴勒斯坦母親泪流滿面,而此時的城外,以色列和哈馬斯激烈的交戰槍炮聲震耳欲聾。“求求世界給我們發點慈悲吧,孩子究竟有什麽錯,竟然要炸平他們的房屋?” 

  這位母親正用人類最樸素的言語,向世人控訴著降臨到加沙城及整個加沙地帶的人道主義危機。近幾年來,因自然灾害引發的灾難,如印度洋海嘯、卡特裏娜飓風、緬甸風灾、非洲旱灾引發的饑荒,以及因內亂而淪爲失敗國家引發的國內人道主義危機,均得到國際社會的及時援助和人道主義干預。然而,自上周以色列對加沙進行“外科手術”式打擊起,截至1月5日晚,戰爭已持續整整12天,加沙地帶人道主義危機却一直未得到緩解迹象,戰爭影響區域斷水、斷電、缺糧、缺醫少藥、公共衛生惡劣,無辜的巴勒斯坦人處在死亡、悲痛、驚恐、窒息和絕望中。 

  孩子是無辜的 

  孩子是戰爭的犧牲品,所有現有的人道主義干預和救助理論都把婦女兒童的安全放在最重要位置。 

  翻開歷史和宗教經書,以色列民族充斥著孩子蒙難的世代冤仇。4000多年前,亞伯拉罕引領著其子民進入了閃米特人居住的迦南,創造了以色列第一個輝煌時期。後來,亞伯拉罕的子民追尋著紅海彼岸的肥沃土地,來到了埃及法老的領地繁衍生息。然而,法老憚于不斷强盛的以色列人終于伸出毒手,不僅把猶太人降爲奴隸,還發一道密令居然要殺死所有剛出生的猶太男嬰。這恐怕是經書中所載的第一次針對兒童的大規模人道主義灾難。 

  到羅馬統治的希律王時代,隨著耶穌在伯利恒的誕生,因統治者懼怕以色列人出現先知或彌賽亞,深居耶路撒冷王宮的大希律王下了一道命令:殺死所有伯利恒2歲以下的男嬰。這是舊約經書中所載的第二次針對兒童的大規模人道主義危機。 

  接下來,猶太人開始了人類罕有的歷時1800年的全球流亡生活,經歷了數代歐洲列强的污辱,尤其在二戰時期,納粹德國瘋狂對猶太人的種族滅絕,包括猶太婦女兒童。 

  二戰結束後,以色列懷著近5000年不滅的猶太複國主義夢想,在國際社會的支持下,紛紛回到巴勒斯坦,聯合國于1947年底通過了“以巴分治”的第181號决議,以色列于次年宣布建國。從那一刻起,從國際法的意義上看,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衝突就具備了“兩國交戰”的國際法形態,儘管巴勒斯坦至今也還沒有能從聯合國第181號决議的圖紙上建立起巴勒斯坦國。 

  當巴勒斯坦激進武裝派別的人體炸彈和爆炸裝置在以色列中小學生校車上爆炸炸死猶太兒童的時候,當恐怖襲擊一次次在以色列人的舞廳、人行道、商店旁發生,炸死以色列平民時,國際社會都對這這些不人道行徑予以痛斥。 

  由于以色列迅速在沙漠上建起了現代化的民主國家,國力强盛,阿拉伯激進勢力的輪番恐怖襲擊幷未在以色列造成人道主義灾難,但這幷不是說恐怖襲擊不强不烈,而是以色列本身强大的社會機制具備了應對能力。 

  因此,當沙龍掄起拳頭“點殺”哈馬斯精神領袖亞辛及頭目蘭提西時,國際社會幷未掀起反對以色列的浪潮。而當電視畫面一遍又一遍播放以色列軍警流泪拖著在加沙居住了數十年的以色列定居者撤離加沙時,全球人在這種“痛苦公關”中感受到以色列人“土地換和平”的誠意和决心。 

  然而,和平是短暫的。在雙方的報復與反報復中,無辜的兒童深受衝突之害,他們帶著對立仇恨的創傷,聞著血腥味在絕望中組建家庭、生兒育女,新一輪兒童蒙難又從此拉開。 

  所有戰爭都是非人道的 

  美國當選總統奧巴馬在大選前夕曾到訪以色列。他說,假如火箭彈在其女兒安睡的房屋中爆炸,成年人一定會作出一切可以選擇的回應痛擊殘害兒童的敵人。 

  但是,自2008年12月19日以色列與哈馬斯的停火協議結束之後,哈馬斯射來的近千枚火箭彈只是散落在以色列和加沙之間的飛地上,而以色列于27日實施的第一波導彈轟炸却把一家四胞胎姐妹炸死,當孩子們血肉模糊尸體的畫面出現在電視屏幕上時,引起了全球人的震驚。 

  此時的奧巴馬面色凝重,他說:“此時,美國只有一個總統。”他的確只有等到1月20日才能成爲美國的正式總統,他的中東政策才能亮牌。但不管怎樣,孩子們在流血,奧巴馬不能沉默不語,不論他是當選總統還是在任總統。 

  以色列斥責哈馬斯用婦女兒童作爲人肉盾牌,而哈馬斯則斥責以色列濫殺平民,發誓聖戰到底。戰爭的升級使更多人死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