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負債累累的美國會破産嗎?

http://www.CRNTT.com   2009-01-12 10:20:25  


 
  回顧2008年,美國房地産市場崩潰,股票狂跌,但是國債價值却看漲。這種漲勢有兩個原因:第一,經濟前景不明,股市風險太大,人們願意拿錢買國債,靠固定的生息率而旱澇保收。第二,政府信譽好,不可能欠債不還。如果債務太多,政府就會增加稅收來還債。此乃旱澇保收之根本。換句話說,面臨這麽大的經濟危機,許多人覺得自己手裏的錢投給誰也不如投給政府可靠。結果,大量熱錢涌向國債市場,抬高了國債價值,壓低了國債的生息率,乃至十年國債的利息從年中的4%以上一度跌到了快2%,乃五十年來最低值,現在仍基本維持在2.5%以下。而短期國債,比如一年的國債,利息僅0.04%出頭。以至于有經濟學家甚至說,現在已經有了國債泡沫! 

  這一狀况,就給了美國政府以非常强的競爭力。舉例而言,你買個房子,需要三十年期的貸款五十萬,如果信用良好,利率一般也要7%;三十年後付清時,你的支付總額是一百四十多萬;如果你的信用差則會更高,如支付12%的利率,支付總額則達到二百一十多萬。而如果政府要來買同樣的房子,用國債融資,鑒于現在美國三十年國債的利率只有3%,那麽,政府最後的支付總額才一百萬,實際花的錢還不到12%拿來的貸款的一半。再比如要造個橋,私人企業如果支付7%以上的貸款利率,政府僅僅支付2%,那麽讓誰花這筆錢更有效率呢?怎麽能說政府加大投入就是違反市場規律呢? 

  事實上,在百業蕭條之時,特別是在受金融風暴的衝擊而銀根緊縮的情况下,人們對私有企業暫時喪失了信心,不敢往股市中扔錢;企業花錢的費用也太高,不願意繼續貸款擴大生産。大家都不花錢,經濟當然要衰退了。這時候政府如果信譽好,民衆閑置的資金就都用來買國債,國債的利息一下子就跌下來。這樣政府的債雖然大,低息之下的財政負擔却未必大,手裏可支配的錢自然多起來。這時一味的小政府理念未必合乎市場規律,相反,政府應該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花錢刺激經濟。只是政府必須在金融市場的限制之內運作,負責地花錢。如果權力不受限制、不負責地花錢,就會使國債超過未來的財政收入、政府就面臨破産危機,那就會導致國債市場的恐慌,使國債價值狂跌,利息也不得不跟著猛漲,借貸費用就會不堪重負。 

  衡量一個制度的好壞,不僅要看其繁榮的時刻,更要看其在遭遇危機的時刻的表現。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國債價值體現了政府的政治信譽。華爾街如今風聲鶴唳,但是美國聯邦政府的信譽依然巍然屹立,致美國國債市場堅挺,這也是聯邦儲備銀行不停降息而不引發通貨膨脹的本錢。經過這麽大的經濟危機,國債能維持如此之價值,這樣的制度,乃西方自十三世紀以來幾經曲折發展出來的政治經濟框架,是市場與憲政相互呼應配合的典範,其底蘊深厚。相比之下,這一所謂七十年不遇的經濟危機,不過是點小風小浪而已。所以,面對華爾街的風暴,我們從中不僅要總結其教訓,更要學習其經驗。 

  (作者薛涌系美國波士頓薩福克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