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誰的城市?——TVCC大火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09-02-26 08:41:01  


 
  這樣一群人和這樣一座建築,到底是一種什麽樣的關係 

  李照興的故事,讓在座的一位叫姜妍的女士想起了新華社記者王軍的那本《采訪本上的城市》。那本書的封面讓她印象頗深,上面印的就是“央視新大樓與生活在它脚下的居民”,以表現“建築給城市人帶來的壓迫感”。而薑妍本人,也是那些居民中的一分子。 

  2008年年初,薑妍在京廣橋旁的新街大院租了間房。每天一走出樓門,抬眼看到的就是那座高高聳立的央視新址。有一天,她開始想:“我們這樣一群人和這樣一座建築,到底是一種什麽樣的關係?” 

  在一篇文章中,她寫道:“我每天生活的古老大院,就在被稱爲‘大褲衩’的建築之下,這是一個我第一眼看到就喜歡上了的院子,像極了小時候住的軍隊大院。院門口配鑰匙老爺爺周圍總會聚集一群下象棋的居民,他身旁的老式收音機裏有時播著戲曲,有時播著評書。沒人配鑰匙的時候,他會抽空做上幾個關蟋蟀的小籠子。往外走兩步,沿街就是個小型菜市場,再然後是呼家樓電影院,一路走到底的話,還能碰上至少3家小賣部。小賣部的門臉很小,都是附近居民自己開的,即使是午夜回家,他們也會開著,店主親切地打聲招呼,我就買上兩袋牛奶回家……” 

  此時的姜妍幷不清楚,就在她搬進新街大院之前半年,央視新址工程指揮部以强制拆遷的方式,“請”走了新街大院11號樓的最後17戶居民。據當時的香港《文匯報》報道,這是央視拆遷指揮部自2005年以來實施的第6次强拆。在此之前,央視工地東西兩側已有近21戶居民分5次被强行遷走。 

  當然,等薑妍來到這裏的時候,拆下的磚瓦早已清空,仿佛一切都沒有發生過。只是拆遷的傳聞仍然籠罩著這個社區。薑妍還記得,剛入住的時候,時不時有居民挂出國旗,以示抗議。 

  元宵節當晚,薑妍剛出差回到北京,對窗外的那場大火幷沒有過多的關注,很早便洗洗睡了。她的“無動于衷”,算是附近居民中最“中立而溫和”的態度了。 

  在這個從小生長在北京的女士看來,這座城市的馬路越來越寬,建築越來越豪華,隨之而來的,却是人們和城市的距離日益疏遠。她帶著幾分悵惘地說:“記得小時候,亞運村還是一片稻田,夏天哥哥會帶著我們去逮螞蚱,我還清楚地記得那時候的後海一條條古老的胡同,我們常常穿梭在裏面去小學同學家裏做客,我還記得姥姥會帶著我和弟弟去院子裏挖野菜,以及那些趴在地上拍洋畫的男孩們……” 

  薑妍很想知道,今天的孩子以及今天的大人們,是否還會跟這座城市有著這樣的親密接觸。她覺得,快速行進的城市,有時候也需要一些人情味兒。那種感覺,可能就像午夜走進小區裏,可以順路就買到一包烟、一袋牛奶一樣。 

  只是,這一切的安全感、歸屬感或是幸福感,都與那座驚世駭俗的龐然大物,毫無關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