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的“保增長”與“保民生”

http://www.CRNTT.com   2009-03-08 07:09:52  


 

  自從四萬億刺激配套在去年11月出台以來,中國政府和民間最關心的問題,莫過於這筆錢究竟如何用、用在何處,是否會被浪費、被濫用。而隨著此次人大會議的開幕,中國全社會對此問題的關注再次升溫。在前天的人大會議上,溫家寶強調,絕不能把錢用於重複建設和一般性加工業,“每一分錢都來自人民”,“錢到哪里,審計就跟到哪里”,這顯然是對上述疑慮的回應。

  而在昨天的記者會上,國務院發改委主任張平也具體介紹了四萬億的主要去向:民生工程、“三農”、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節能環保和技術進步。在全部實施過程中,中央政府將派特別檢查組進行監督,他們將“長住地方,對中央負責”。

  從上述種種信息中,我們大致可以看出中國政府的基本思路,那就是把追求長期目標與解決眼前困難相結合,把擴大內需與改善民生相結合。“保八”是目標,保民生是基礎。因此,在四萬億配套中,除了基建投資占1萬5000億之外,其餘大部分資金將投入民生和教育項目上,包括改善醫療衛生體系、提高中小學教師待遇、扶持“三農”、為低收入家庭和無房戶建設住房、協助高校畢業生就業,以及促進“家電、農機、汽車和摩托車”下鄉。

  將“保增長”與“保民生”掛鈎,在本質上是實施經濟轉型戰略的前奏。多年以前,中國政府就在試圖改變經濟增長方式,以減少對外部市場的依賴,但因為當時國外市場一直需求旺盛,有錢可賺,結果導致轉型戰略難以邁出大步伐。直到外部市場萎縮之後,內需不足的缺陷才更加凸顯,這是過去多年不重視培育內部市場的後果。現在,中國政府似乎已痛定思痛,決心乘勢啟動經濟轉型的進程,行動固然是遲了一些,但若取得成功,中國必將會迎來另一個充滿潛能的發展機遇期。

  越是在困難時期,政府的角色就越是重要。金融危機發生之後,中國政府快速而有效的決策與反應是值得稱道的,其獨特的政治體制在危機時刻發揮了獨特的優勢。中國的經濟轉型必須成功,不能失敗。因為這不只攸關中國自身的前途,而且也會牽涉到東亞地區、乃至世界的利益。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