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单忠东:宏观经济政策三大失误

http://www.CRNTT.com   2009-03-17 07:22:57  


 
有一種觀點認爲,過于依賴投資的經濟增長模式帶來了一系列的民生問題,因此將目前出現的一系列社會問題歸咎于經濟增長。必須承認,我國目前的經濟增長模式存在許多問題,需要改變單純依靠投資、消費需求不足的格局,但應該看到,遏制現有的投資衝動,會造成失業率的急劇提高,不但不會提高居民的消費熱情,反而會引發一系列的社會矛盾。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解决民生問題必須要以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爲前提。 

  (三)經濟過冷比經濟過熱更可怕。 

  由于一直把經濟過熱作爲重大的隱患,所以我國政府在應對經濟過熱、控制經濟總量以及實施緊縮政策等方面,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一旦出現經濟停滯的局面應該如何應對?這恐怕是政府更應該多加考慮的問題。 

  作爲一個龐大的經濟體,中國經濟運行的特點是“怕冷不怕熱”。如果經濟完全沒有熱度,就必然有停滯不前的危險。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曾指出中國經濟運行的特點是“刹車容易啓動難”,刹車的主動權在政府,而啓動市場的主動權則在企業和消費者。在遏制經濟過熱的過程中,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難免會打壓投資者和消費者的信心,信心一旦喪失,對經濟發展將會是巨大的損害。 

  (四)過度依賴流動性(貨幣供應量)作爲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的標準。 

  由于過分懼怕經濟過熱與通貨膨脹,我國貨幣當局又過度依據貨幣供應量 (尤其是狹義貨幣供應量)作爲流動性過剩與否的標準。而這種觀點是片面的。首先我國貨幣供應量居高不下的最大根源,在于居民儲蓄存款的高速增長,但當前銀行的信貸體制又造成很多企業貸款難,從而導致銀行的存貸比不斷下降。因此,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當前出現的所謂流動性過剩,尤其是廣義貨幣供應量的不斷提升,是目前以銀行爲主導的金融體系的産物,而不能作爲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的判斷標準。正是在上述片面思想的指導下,才出現了半年前還是流動性過剩,而沒過多久又成了“流動性不足”的怪現象。 

  第三個失誤:對民間資本的開放晚了至少十年的時間 

  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國有企業、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作爲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各自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相對外資企業的蓬勃發展、國有企業的持續良性改革而言,中國政府對民間資本的開放却顯得非常滯後,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改革與發展的進程。

  (一)領先發展的外資企業與國有企業。 

  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對外來資本便顯示出了開放的態度。早在1978年,廣東東莞便成立了第一家由港商投資的來料加工廠;1980年,香港企業家伍淑清注册成立北京航空食品公司,成爲中國第一家合資企業。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外資在中國一直享受著“超國民待遇”,中國也連續多年成爲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 

  在我國以公有制爲主體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有企業一直占據主導地位。改革開放以來,對于國有企業的改革也一直沒有停止過。從改革開放初期的“放權讓利”,到十二届三中全會提出的“利改稅”和“撥改貸”,到十四大報告提出的“探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國有企業的改革一直是國家關注的焦點之一。特別是從1992年十四大召開到上個世紀末,國有企業改革進入了以産權制度爲核心的股份制改革和企業體制再造階段,不但使很多國有大中型企業擺脫了困境,而且也使得大多數國有大中型骨幹企業初步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幷且邁入了世界强企的行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