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人權狀況的正反面

http://www.CRNTT.com   2009-04-17 10:40:36  


 
  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在宏觀上有“五年計劃綱要”,而今年更有“保八”的增長目標。以中國執政黨的行事風格,只要有決心去做,最後總能接近、達到乃至超過既定目標。因此,中國今明兩年的人權狀況如何,究竟是原地踏步、變得更差還是有所改善,關鍵還是要看政府是否有意願和決心去做。假若執政黨就像重視“保八”那樣重視“人權行動計劃”,像推動經濟增長那樣推動社會公正,中國的人權狀況應該會有好轉的希望。

  從人權的廣義概念來看,中國把醫療服務作為政府承擔的公共事務,以投入大筆資金的方式,把13億人口都納入到基本醫療保險的安全網之內,這麼大規模的公共醫療服務絕對是舉世無雙。而從保護人權的角度看,這無疑也是最基本和不可缺少的保障。

  不僅如此,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之後的今天,中國的醫療體制正在明顯地朝社會主義特色返潮。例如從今年開始,全中國將逐步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定期為65歲以上老人做健康檢查,為3歲以下嬰幼兒做生長發育檢查,為孕產婦做產前檢查和產後訪視,為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疾病、愛之病、結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導服務。不用說在其他發展中國家,即便是一些發達國家的民眾,也都會感到羨慕。

減少個案就是人權進步

  但是,中國政府為改善人權所做的此類努力,往往都不會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相反,官員對部分“上訪”民眾的粗暴態度,個別民間維權人士莫名其妙地被公安拘留,發表不同觀點的作者遭到政府的批評或打壓,少數編輯記者偶爾脫離常規就受到這樣或那樣的對付,如此等等,這些個案都很容易成為國際輿論關注的焦點,甚至被視為中國政府“侵犯人權”的證據。

  沒有錯,在短短幾十年時間裡,中國政府帶領十多億人口,大幅度改善了物質和精神生活,部分地區的生活水平甚至不遜於發達國家,這一事實也許會使“侵犯人權”的指責聽起來很可笑。而在面對這類指責時,中國政府往往也就是用這些事實來進行自我辯護的。

  可是,中國社會是否有侵權現象?執法機關是否有無視公民權利的行為?當然有,上面列舉的那類個案都是證據。中國政府過去都會反駁說那些都只是個案,但殊不知,所有媒體都喜歡關注個案和特殊事件。越是個案,越是具體,越是特殊,媒體的興趣就越大,對中國政府名譽所構成的殺傷力自然也就越大。

  在此問題上,我們也許不能排除西方媒體有政治偏見,但更全面地說,它與新聞媒體的特性更加有關。對西方乃至所有媒體而言,13億人的平靜生活是一個共性,是一個龐大而抽象的模糊體。共性、抽象、模糊,就意味著沒有新聞價值。但是,若有幾個人在天安門廣場被抓,或者某個民間維權人士在川震災區被警方扣留,那無疑都有新聞價值,原因就在於特殊性。這就是為什麼一個異議分子的言論,就可輕易抵銷中國政府所做的積極努力的原因。

  如同所有國家一樣,中國的人權狀況無疑具有正反兩面,其真實情況是絕大多數人的權利都受到尊重和保護,絕非像西方人權組織所渲染的那樣糟糕和可怕。可是,在外部世界看來,為什麼中國人權狀況的負面形象要大於正面?

  這裡有很多原因,其中主要者之一,就是中國經常會發生一些處理不當、令人感覺不好的個案。這些個案一個接一個地在西方媒體上出現之後,就會在人們的記憶中連成一串,最後便形成了固定和單一的印象。

  在這個問題上,中國政府對西方媒體感到不滿是無濟於事的,因為它無法改變這些媒體的態度和方式。唯一能夠改變它們的,就是不要輕易地授人以柄,盡最大努力去減少這些不好的個案。而減少這些個案,不正是“人權行動計劃”的目標嗎?

(作者是《聯合早報》評論員)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