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湯一介:尋求文化中的“共通價值”

http://www.CRNTT.com   2009-05-07 11:12:50  


 
  關於“現代性”的價值問題,上面已經說過,在此我再多說一點自己的看法。自由是一種精神,民主應是一種維護自由得以實現的保證。但是,在現代社會中,自由和民主也不是不可能產生種種弊病。因為任何思想體系都會在其自身體系中存在著矛盾。任何制度在一定時期都只有相對性的好與壞,自由、民主等等也是一樣。但無論如何,自由和民主對於人類社會進入“現代”是有著根本性意義的。人們重視自由,因為自由是一種極有意義的創造力。正因為有“自由經濟”(自由的市場經濟),才使得工業化以來人類社會的財富極大增長,使人們在物質生活上受益巨大。正因為“自由思想”,使得科學、文化日新月異。

  但不可諱言,“自由經濟”卻使貧富(包括國家與國家的、民族與民族的以至於同一國家、民族內部)兩極分化日益嚴重;特別是自由經濟如果不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將會引起經濟危機和社會混亂,近日發生的金融危機就是一明證。“科學主義”、“工具理性”的泛濫扼殺著“人文精神”。“現代性”所推崇的主體性和主客對立哲學,使得人和自然的矛盾日益加深,因而出現了對“現代性”的解構思潮,這就是“後現代主義”。

  關於後現代的問題,我沒有多少研究,只能粗略地談點看法。在上個世紀60年代興起的後現代主義是針對現代化在發展過程中的缺陷提出的。他們所做的是對“現代性”的解構,曾使一切權威性和宰制性都黯然失色,同時也使一切都零碎化、離散化、浮面化。因此,初期的後現代主義目的在於解構,企圖粉碎一切權威,這無疑是有意義的。但是它卻并未提出新的建設性主張,也并未策劃過一個新的時代。到20世紀末,以過程哲學為基礎的“建構性後現代”提出將第一次啓蒙的成績與後現代主義整合起來,召喚“第二次啓蒙”。

  例如,懷特海的過程哲學認為,不應把“人”視為一切的中心,而應把人和自然視為密切相連的生命共同體。他對現代西方社會的二元思維方式進行了批判,他提倡的有機整體觀念,正好為他提供了批判現代二元論(科學主義)的理論基礎。過程研究中心創會主任約翰·科布說:“建設性後現代主義對解構性的後現代主義的立場持批判態度,……我們明確地把生態主義維度引入後現代主義中,後現代是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時代。這個時代將保留現代性中某些積極性的東西,但超越其二元論、人類中心主義、男權主義,以建構一個所有生命共同福祉都得到重視和關心的後現代世界。”“今天我們認識到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們生活在生態共同體中……。”  

  這種觀點,也許會使中國古老的“天人合一”思想與之接軌。他們還認為,如果說第一次啓蒙的口號是“解放自我”,那麼第二次啓蒙的口號是尊重他者,尊重差別。例如傑裡米·裡夫金在他的《歐洲夢》中強調,在嶄新的時代,每個人的權利都獲得尊重,文化的差異受到歡迎,每個人都在地球可維持的範圍內享受著高質量的生活,而人類能生活在安定與和諧之中。他們認為,有機整體系統觀念“都關心和諧、完整和萬物的互相影響。”上述觀點,在某種程度上也許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諧”觀念有相通之處。過程哲學還認為,當個人用自己的自由專權削弱社會共同體的時候,其結果一定會削弱其自身的自由。因此,必須拒絕抽象自由觀,走向有責任的深度自由,要把責任和義務觀念引入自由中,揭示出自由與義務的內在聯系。這與中國傳統文化所強調人只能在與他人的關系中才能生存的觀點有相合之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