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攻擊文化” 為禍香港

http://www.CRNTT.com   2009-05-07 15:06:11  


 
            說三道四破壞和諧

  例子二:屯門普高被質疑“打假波”的事件。緣起有球員懷疑有人“打假波”,並將個人的看法上網,結果引起極大的爭議。該球員後來承認有“誤會”。再看電視播出的畫面,確實有屯門普高的球員在球場上放慢腳步,甚至給人以停下來的感覺。但若以此作為“打假波”的證明,理據顯然不足。一名球員在綠茵場上有此表現,可能的原因不止一個,例如當日健康欠佳、一時失去鬥志、腿腳臨時不適、對同伴有不滿或突然想不開等。此情此景,可以評之為“未盡全力”(仍有商榷之處),但若就此判定為“打假波”,不但言重,更且武斷,而這種指責是要負上法律責任的。

  對屯門普高的攻擊,還有進一步的延伸,有人含沙射影,暗指足總副主席貝鈞奇是“打假波”的“幕後黑手”。由於“打假波”涉及“賭波”輸贏,屬刑事罪行,令貝鈞奇大為惱火,表示不惜對簿公堂,以求清白。筆者與貝鈞奇有數面之交,且有友儕介紹,貝鈞奇是一位殷實商人,多年來為本港足球事業出錢出力,居功至偉。貝鈞奇也資助本港作家聯會等文化團體,給人的印象是忠厚、熱忱,甚至讓人有好好先生的感覺。“攻擊文化”施之於貝鈞奇,實在不近人情,未免過分。況且,足總和屯門普高已將事件交由廉署處理,即使是“唯恐天下不亂”之人,也不該再“說三道四”。由此事也可見,“攻擊文化”是社會和諧的大敵。

  在“末代港督”彭定康管治香港期間,秉承英國在撤出殖民地時所奉行“分而治之”的一貫手法,加速在香港推行政治化,尋找代言人,培植代理人。從技術上,彭定康這一策略是奏效的,例如,至今仍“搞作”多多的白鴿黨,就是彭定康悉心扶持下的產物。對於這樣的策略,花旗國是“正中下懷”,該國駐港總領事館工作人員在香港“九七”回歸時倍增至六百人,其增加的工作量,當然包括透過代理人加劇香港的政治化在內。而政治化最常見的手法之一就是“攻擊文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