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台灣救災 應穩健踏出下一步

http://www.CRNTT.com   2009-08-17 11:06:51  


台灣救災行動應慎重踏出下一步
  中評社台北8月17日訊/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林萬億今天在《中國時報》登出文章“穩健踏出救災下一步”。作者表示:“八八水災已進入第十天,以救災的三階段論,理應已進入第二階段的短期安置了。然而,第一階段的緊急救援,似乎還有很多事還沒做完。例如,受災區域確認、屍體挖掘、受傷者救出等,其實已過了緊急救援的黃金期。如此緩慢,各界批評很多,馬政府的救災能力的確很差。”“正因為如此,做為一位曾參與多次救災經驗的前政務官,更有義務提醒接下來還有許多事要做,希望政府加緊腳步,迎頭趕上。”文章内容如下:

  首先,加速徵調人力、機具,進入災區,清理淤泥、人畜屍體、消毒、排水等,一旦天氣轉晴,容易引發社區感染。工程人員、國軍、消防人員、衛生人員是最佳組合。此時,對災區進行交通管制是必要的,除救災人員、當地住民與家屬外一律限制進入,才不會干擾救災。有效方式是指定資源豐沛的縣市認養受災縣市,包括工程與消防人員、醫療人員、社工人員、機具、物資等整隊進來,才不會零零散散,造成災區縣政府的困擾。 

  其次,文物保存。不要把所有文化、歷史記憶,連同汙泥被挖土機一次剷除。此次災區大多是原住民部落,“原民會”、“文建會”應協調原住民族博物館、文史工作者進入災區,協助保存文物。 

  第三,災害救助與便民措施。清查受災傷亡人員、財產、農漁作物、工廠、商店等,盡可能標準一致、簡便行政、快速補償,避免擾民與不公平。 

  第四,學童教育安置。開學在即,不管是失依兒童,或學校損毀,學童都必須安置到有社會支持的新學校。尋求親友協助安頓是最理想的,如果沒有親友,安置學校的家長會應出面認養受災學童,其學費、書籍簿本、服裝、午餐等費用由政府補助。以目前的情形,並不一定要將受災學童全部北遷,遙遠易地安置的心理與社會成本高於鄰近鄉鎮安置。 

  第五,盡速進行短期安置計劃。最主要的是住宅安置與社會暨心理重建。“中央政府”應協助地方政府結合民力與國外援助資源,興建組合屋社區、協調借住軍營,或租用民間餘屋。同時協助轉學、課業輔導、就業輔導、災後創傷壓力紓解、老人照顧、身心障礙者照顧、醫療等服務。此時要善用災民的社區組織力量,避免政府一手主導,造成災民無力感的深化。 

  第六,救災人員的壓力紓解。國軍、消防人員、工程人員、社會工作人員、志工等,在第一階段緊急救援期,忘我地投入救災,逐漸看到更多慘狀與屍體,尤其是殘肢斷臂、腐臭等,創傷壓力會累積,必須協助其進行壓力紓解。請外部專家,如精神科醫師、心理師、社工師盡快介入協助。 

  第七,募款與物資管理。嚴謹管理募款與物資,在慌亂中容易出錯,務必專人專責管理,人民的愛心要珍惜。目前多頭馬車的募款計劃,缺乏統籌,難保不出事。 

  第八,協商長期安置計劃。長期安置最主要是社區重建。目前已談到遷村計劃,其實還太早,不宜輕易做成決定,容易干擾救災體系,浮躁安置情緒。此次受害最深的是原住民部落,千萬不要單從漢人、地理、工程等角度看問題,最好加入族群、文化、社會、經濟視角。讓受災民眾加入討論,而不宜由官方、專家一廂情願決定,因為那是他們的生命與生計。 

  最後,長期復原計劃要準備,家鄉已破碎、河山已變色,重建路迢遙。然而,族群保護、社區重建、社會集體療傷、水土保存、國土規劃、防災體系建立等都是大課題,需要研究、討論。無知與傲慢是災害救援的天敵。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