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警惕中國式“通脹”自我實現

http://www.CRNTT.com   2009-08-29 08:55:38  


中國農產品的價格是否會成為下一輪通貨膨脹的導火索?
  中評社北京8月29日訊/進入8月份以來,在豬肉和雞蛋價格帶領下,全國農產品價格出現普漲跡象。東方早報發表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金融學教授孫立堅文章分析,中國農產品的價格是否會成為下一輪通貨膨脹的導火索?換言之,在目前寬鬆的貨幣環境下,是否會激發其他消費品也乘勢而漲,從而真的爆發一場令人擔心的通貨膨脹局面呢?

  這些問題涉及到我們對以下幾個方面的認識:首先,豬肉和雞蛋價格是否會持續上漲?

  由於前一階段豬肉需求大幅回落,造成價格低迷。但後來隨著政府增加農產品儲備的干預政策到位,以及所謂“豬甲型H1N1流感”的影響消失,市場需求明顯旺盛,而當初由於利潤薄,主動減產的養豬戶也不在少數。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目前表現出來的“供求”失衡的問題,可以通過市場力量加以解決。

  其次,豬肉價格上漲的勢頭是否會蔓延到其他商品?而且,這個問題處理不好,很可能導致中國式“通脹預期”自我實現。

  因為,人們會把豬肉價格上漲等同於通脹來臨前的信號,這是有根據的,2007年中國通脹水平高的一個較大因素,就是世界農產品價格的上漲推動中國價格“同”漲。當人們形成這樣的通脹預期後,企業家自然提高產品價格,以“轉嫁”公司經營所帶來的高成本,消費群體也會根據價格上漲勢頭,更加確信通脹的形成,提前搶購,而富人們更是加大力度,投資“黃金”和“房地產”,以達到保值的效果。在社會根據自己的通脹預期所產生的抗通脹風險行動中,一定會出現消費品越來越貴的真正意義上的通脹狀態。上一次國際農產品價格、原油價格大幅上漲,是通過相應的期貨市場的定價機制實現的,這些產品都掌握在金融投機資本的手中。其時中國經濟的發展勢頭,讓國際投機資本通過輸出通脹搭了“分享我們財富”的便車。但是,這一次是我們自身形成的,按理說,我們的市場有能力調節它。可是,一旦人們按照自己想當然的預期方向行動,那麼,就是我們自己創造了“通脹”。值得憂慮的是,一小部分拼命兜售“通脹”故事的人,實際上是想利用大眾“非理性的行為”來謀取自己“算計好”的個人暴利。對此,政府要在各個市場加強對“哄抬價格”的人進行嚴格的監管和嚴厲的打擊。

  第三,農產品價格通過有效的管理,是否就意味著中國經濟能夠遠離通脹?

  只要中國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模式不改變,我們對工業生產資源的剛性需求,一定會讓我們再次陷入“中國買什麼、什麼就漲價,中國賣什麼、什麼就降價”的尷尬局面。所以,中國通脹再來的可能性還是在“成本輸入型”上,而不可能在目前產能過剩、後顧之憂較多、貧富分化嚴重的社會經濟的格局下,出現消費品價格暴漲的現象!即使居民鈔票拿得多,也不會輕易用於消費支出上,而更多地卻流向虛擬經濟,以期從中得到更多的鈔票。這就使得中國實體經濟產能過剩,虛擬經濟卻流動性泛濫。第二個形成當前通脹現象的問題,是通脹預期在先,自己為了抗衡通脹風險,出現提前囤積商品、房地產領域過度投資的行為,於是真的創造出建材和生活必需品持續“短缺”的通脹現象。第三個使中國陷入通脹狀態的原因,是政府主導的拉動經濟行為,可能會導致政府財政赤字的惡化,社會就會開始擔心,政府財政赤字是否會通過增發貨幣來消化。

  文章認為,中國要遠離通脹,就必須改變過度投資、及時披露價格形成機理,以及打破市場壟斷。在條件成熟時,盡量把經濟運行的方向盤交給能夠創造市場活力的企業家和消費大眾。政府部門要充分認識到,通過行政管理價格來避免通脹,不能夠替代通過市場自身供求關係來調整價格的規律,甚至政府應該通過打破壟斷,降低民營經濟的准入門檻,促進價格形成的合理機制。這樣做,會帶來有利於消費者福利的“公平”價格水平,也會有利於消費者財富的健康成長和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

  文章最後說,對當前農產品價格的迅速反彈,我們不用人為地創造通脹預期,但是,我們也要充分認識,一旦通脹形成,對中國的負面影響不可忽視。為此,必須對中國可能形成的通脹機制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和有效的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