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中美經濟關係 解鈴還須系鈴人

http://www.CRNTT.com   2009-11-21 10:29:02  


中美經濟高度互補,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中評社北京11月21日訊/17日的中美聯合聲明再清楚不過地表明,中美之間的利益,遠大於分歧,特別是在經濟領域,更是表現出沒有合作就沒有各自未來的趨向。

  上海證券報發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融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王福重文章表示,過去的30年,尤其是最近10年,中、美各自取得的經濟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和合作基礎之上的。中國經濟增長,出口是主要的拉動力量,而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出口目的地,美國正是得益於從中國的大量進口,才能放開手腳,將資源集中於更富有比較優勢的新興產業上,從而引領美國和世界經濟的轉型和升級,同時為美國消費者提供了物美價廉的商品。

  如果沒有這場百年一遇金融危機,中美之間的田園牧歌式的日子,還將繼續下去,至少會持續若干年。危機對中美兩國,都造成重大損失,從而讓雙方反省各自的經濟戰略。

  文章認為,中國的核心問題是消費嚴重不足,而儲蓄率太高,美國人則是過度消費加上極低的儲蓄率,這是造成世界經濟不均衡的重要因素。中美之間的這種背反能持續多年,是因為各自嘗到了甜頭:中國靠出口,造就了大量就業機會,拉動了經濟快速增長,同時積累起大量貿易順差和美元資產外匯儲備,美國則可以靠印制美元,靠借債,維持美國家庭的高消費。

  不能否認,過去我們存在著一種追求貿易順差和美元儲備的毛病,甚至認為順差越大,美元儲備越多越好。金融危機後出口下降和美元貶值的雙重壓力,讓這種偏見得以糾正。美國人過度消費的毛病,也在危機中充分暴露。

  中國的問題是,必須將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作為第一經濟拉動力量。這雖然已在各個層面上取得共識,但是,真正實現殊為不易。至少要在消除壟斷、降低家庭稅負、放鬆投資限制等方面做出實質性努力,而所有這些,無不觸及重大利益調整。但是,改革30年的經驗啟示我們,在內部難以主動變革時,可以借助外部力量。美國等中國的主要出口國,特別是美國,主動減少從中國的進口,或者增加對中國的出口,這樣釜底抽薪的辦法,或許對中國的轉型更有效。

  美國也需要完成轉型,即使不減少進口,也需要增加出口,以維持就業。

  最近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有所增加,美方主動出牌,中方理所當然給予必要的回擊。但是,必須看到,雙方都採取了謹慎和克制的態度,由此觀之,雙邊不會爆發貿易戰,因為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而自由貿易是美國的基本信條。聯合聲明對此給予進一步明確:雙方將“致力於共同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

  當然,美元的走勢,令中國擔心。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權人,如果美元貶值,對中國的影響是最大的。但美國也不得不考慮,一旦美元過度貶值,中國必將減持美元資產,其他國家也將起而效之。那美國的國債還能賣給誰?美元是中美關係的一面鏡子,中國的問題有一部分是美國人造成的,同時,無須諱言,美國的問題,有一部分也是中國給“慣出來的”。而“解鈴還須系鈴人”,雙方繼續採取配合的態度,才是解決問題之道。

  文章分析,除了貿易,雙方新的合作領域正在出現。

  首先是全球氣候合作。全球氣候合作新框架能否達成,即將舉行的哥本哈根會議能否取得實質性成果,完全看中美之間能否合作。美國原先的態度是,如果中國不減排,美國再怎麼減,也是無濟於事,而且美國為減排付出的代價將是驚人的大。現在,中美已經取得共識,就是共同採取措施,以便哥本哈根會議取得成功。中國已經承諾繼續降低單位GDP能耗,並且致力於發展環保和新能源產業。

  氣候合作,不單是政治合作,也是經濟合作。美國經濟的增長,過去一直依靠新技術革命,現在,類似的機會又擺在美國人面前,美國新能源以及碳捕集和封存技術世界一流,可以通過輸出技術獲利,對節能技術有龐大的需求。美國的技術,加上中國的市場和製造力,當可為世界氣候合作,為低碳經濟,開辟出新的天地。

  文章最後說,美國經濟史學家尼爾•弗格森曾創造了一個新單詞:Chinamerica,即“中美國”,或曰“中美共同體”。這至少不完全是噱頭,世界上從來沒有兩個國家的經濟,像今天的中國和美國這樣互補,這樣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是新技術革命和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必然結局。相互合作的人之間,不一定是沒有矛盾的,相反,他們之間的矛盾是經常的;他們之間也不見得就是互相喜歡的,就如雇工和老板之間不見得相互喜歡一樣,但是,他們深知,為了自身的利益,誰也離不開誰。貿易摩擦也好,貨幣政策衝突也罷,都只是末節,中美經濟關係的主基調是合作,這個趨勢已經形成,難以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