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醞釀中的變革?

http://www.CRNTT.com   2010-04-13 09:30:43  


 
  但更為客觀地說,中美兩國繼續這樣一場無休止的“外交戰爭”,對中國更為不利。北京政府面臨的挑戰,更多是來自於國內,而非國際層面的政治議題。因而,對於中國而言,現在需要的是一個安全穩定的外部環境,而不是一個充滿鬥爭的國際政治環境。對於這一點,北京如何處理與東京的關係,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一點。 

  中日關係自日本民主黨執政以來,中日間的友好氣氛蓋過了中日兩國間存在的諸多爭議。儘管幾個月前,兩國還曾為東海油氣田開發爭議引發外交糾紛,但這場糾紛很快就消失在兩國友好的政治氛圍中。中國民間也沒有任何的抗議聲音。相較於日本自民黨時代,這樣的中日關係是極為罕見的。可以肯定,北京顯然很希望處理好中日兩國間的關係,很想將中日的友好氛圍繼續維持下去。儘管兩國間的政治、歷史等問題一個也沒有解決。 

  金融危機之後的中國,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在國際地位上,都有了顯著的提升。但中國政府卻顯然不像某些西方媒體所渲染的那樣,在外交上變得更為傲慢。中國沒有改變其原來的做法,儘管北京的有些做法容易讓人產生中國變得更為強硬的錯覺。比如在回應美國的對台軍售方案,在人民幣升值爭論的前期一些言論。但這些不過是中國向來的固定的舉動,並沒有太多的特別之處。 

  因此,中國為何不作強硬的反擊也就很清楚了。中國的社會、經濟面臨著轉型,中國需要一場內部的變革。中國的社會、經濟問題,事實上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中國國家領導人都承認這一點。中國為何需要8%的經濟增長率,中國總理溫家寶為何在今年的兩會提出“讓人性活得更有尊嚴”的說法?這是再明顯不過的答案了。 

  過去,中國可以利用經濟的增長來平衡社會矛盾和問題,但顯然,問題的長期積累已經很難簡單地依靠經濟的增長來實現平衡了。如此之高的經濟增長率,要長期維持並不容易。尤其是中美兩國自金融危機之後,在貿易領域的摩擦有擴大化和長期化的趨勢。而奧巴馬總統信誓旦旦地表明其要恢復美國製造業大國地位的決心,更有可能將徹底地埋葬中美現有的“中國生產,美國消費”的經濟共同體模式。或許中國可以轉向世界其它地區以維持這樣的經濟增長需求。但顯然,這並非長久之計。中國也受夠了為別人的消費付出勞動。中國自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就一直提出擴大內需。因此中國更大的可能是選擇經濟轉型,而不是繼續依賴出口。但事實上,這樣的提法很早就有,只是一直未能實現。因此,北京政府所承受的壓力,也就不言而喻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