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大學造假是等級制的必然惡果

http://www.CRNTT.com   2010-05-22 09:31:47  


  中評社北京5月21日訊/“中國建設市場經濟體制快20年了,但教育領域仍然是傳統計劃經濟的頑固堡壘。在整個教育體系內,資源配置的方式並不是純粹的市場經濟體制,而是以計劃經濟體制為主。”21世紀網-《21世紀經濟報道》昨天登載聶輝華的評論文章“大學造假是等級制的必然惡果”,內容如下:

  近日,南京大學校長助理周憲在申報國家級精品課程《文學概論》時造假,將該課程的主持人從他人變成自己。據說這樣便於他以教育部中文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的身份“搞定”評委,而事實上該課程確實申報成功,並獲得了30萬元科研經費。此事最近由主流媒體報道後,一時學界內外傳得沸沸揚揚。不少人認為,周憲是普遍的“潛規則”的“受害者”。這裡有兩個問題值得深究:第一,究竟是什麼潛規則致使堂堂名牌大學的校長助理也要造假?第二,周憲難道僅僅是一個受害者嗎?

  中國建設市場經濟體制快20年了,但教育領域仍然是傳統計劃經濟的頑固堡壘。在整個教育體系內,資源配置的方式並不是純粹的市場經濟體制,而是以計劃經濟體制為主。更確切地說,是等級制。中國的所有教學和科研單位,都貼上了一個級別,然後被納入一個森嚴的等級體系。一個單位能得到多少教育經費和科研經費,幾乎完全取決於它的等級;一個人能得到多少教學和科研資源,也主要取決於他所在單位的等級以及他本人的等級,教學和科研水平只是輔助指標。

  以大學裡類似“精品課程”這樣名目繁多的評獎為例。通常是教育部門將申報名額按照地區和學校級別分解到各個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或直屬院校,學校再將指標進一步分解到各個院系。那麼各個院系根據什麼來決定哪些教師申報呢?一般是根據教師的等級,最主要的是行政職務和職稱,然後會考慮派系平衡。在這一套森嚴有序的等級制下,一個光有教研水平,但是沒有領導職務或高級職稱的年輕人,基本上與此類獎項無緣,除非特別規定年輕人評獎的比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