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 |
城市“泡湯”,人禍大於天災 | |
http://www.CRNTT.com 2010-05-31 10:18:46 |
青島:德國百年前的排水典範 青島被認為是管網設置最合理的城市 在城市排水系統中,巴黎等城市的“深隧道”模式以其排水效率廣受贊譽。深隧道的修建在芝加哥、新加坡等城市廣為推行,然而中國至今還沒有一座城市採用這樣的排水模式,僅僅在青島的老城區在當年淪為租借區時,德國人在這裡修建了“深隧道”式的管道,近百年過去,擁有這些管道的青島仍被認為是排水管網設置最為合理的城市之一。 1905年青島最早實現雨污分流 青島是全國最早實現雨污分流的城市。在德國租借青島時期,按照最初的規劃,設為歐人區和華人區,老城區一段是德占時期德人劃定的“歐人區”。歐人區的排水採用先進的雨污分流方式。1905年,德國人在前海一線將地下排水管道鋪設完畢,奠定了青島的地下排水系統。上世紀30年代,當時的政府在此基礎上進行建設,青島的地下排水管道網絡形成。 老城區暗渠總長度5464米,至今沿用 青島的地下排水設施有好幾種形式,地下是管道和暗渠,地上有明渠。龍口路、江蘇路、安徽路、中山路,都有暗渠。西部老城區,100多年前修建的暗渠至今還管用,老城區12條道路下的暗渠總長度為5464米。 排水管道上寬下窄,淤泥不易沉積 德式排污管道設計巧妙,管道為倒置的鴨蛋型,上大下小,下半部分呈“V”型的部分,確保了在污水流量比較小的情況下依然能夠保持比較高的流速,使污水中所夾雜的泥沙污物被衝擊得沒有沉澱的機會,減少了日後的養護。而管道的上半部分是水泥,下半部分則在水泥上貼了層瓷磚用來防腐蝕。 管道帶有雨水鬥及反水閘,極少堵塞 青島的民間流傳著一個說法,棧橋兩側的排雨口非常大,管道內可以開進一輛小汽車。據報道,德式排水管道中的雨水鬥竟帶有反水閥(類似家裡衛生間里下水管的反水閥),這樣一來雨水衝刷的臟物只能進入雨水鬥,而不會進入管道,因此也不會造成管道堵塞,臟物也便於清理。管道堵塞越少,排水井冒溢越少,反水閥還能避免管道里的臭氣散發到空中。 德式下水管道井蓋百年後沿用至今 德人的細致還體現在雨、污水井蓋上,德式的雨、污水井蓋不僅有符號標明,還有大小之分。雨水井蓋大,污水井蓋小。德式管網不僅設計細致,管材質量也特別好。井蓋上面印有符號K,青島人稱之為“古力”。經過百年的侵蝕,黑色的井蓋依然錚亮錚亮的,沒一點銹跡,來來往往的車輛從上面駛過,不曾把它壓裂。 結 語 雨果在《悲慘世界》中說,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中國近現代的城市進化史,大多一路表面光鮮地走來,而忽視真實的內在。所以驗證一個國家和城市是否發達和文明,一場雨足矣。 (網易評論《另一面》2010年5月31日) |
【 第1頁 第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