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解讀菅直人的第三條道路

http://www.CRNTT.com   2010-07-05 10:20:21  


 
  近期,小野在接受日本《經濟學人》周刊採訪時,對其“增稅成長論”進行了理論解析,認為當前的日本經濟已經進入成熟階段,積極的財政支出,已無法擴大“有效的需求”。小泉時期基於新自由主義的提振供給方生產率的方法,只能導致產能過剩,無法帶來所得增加,難以刺激可持續的消費增長。相反,通過提稅的方法,可將民間的稅金集中使用,由政府策劃新事業,開啟新需求,從而創造新就業。

  問題是,這種增稅措施能否得到日本國民認可。事實上,自泡沫經濟崩潰以來,稅改一直是困擾日本政治的難題。1997年橋本政府不顧經濟社會實情,將消費稅由3%提高到5%,遭到了選民的反對,丟掉了參院選舉,被迫下台;2005年小泉高舉郵政改革大旗,堅決不提消費稅,結果贏得了超過三分之二的議席,而民主黨則因過早提出增稅而錯過了奪權的機會。

  事實上,正如小野自己所看到的,當前日本國民的儲蓄,並不是為了明天消費的“攢錢”,而是為了防備“明天的不安”。如此,增稅的結果只能加劇這種不安。尤其是,當前的日本政府還無法承諾“消費稅專款專用於社會保障”,提高消費稅不可避免地將引起社會性恐慌。近期,菅直人在街頭搞拉選演說時,不僅對自己的“消費稅論”難以自圓其說,而且不斷遭到反對黨的圍攻,引起黨內不滿。

  上世紀90年代,英國工黨領袖布萊爾為了從長期執政的保守黨手裡奪權,提出了“第三條道路”。這是一個典型的“新自由主義與社會民主主義”妥協合成的概念。在奪取政權後,其“光輝”自然消失了。

  日本社會經濟學者、NTT數據庫經營研究所所長齋藤精一郎指出,菅直人將“日本經濟的衰退”歸罪於“日本政治的阻塞”是正確的,但是,他的“第三條道路”缺乏明確的政治理念,存在方向性曖昧,最終很難成就“日本的布萊爾”。

  日本綜合研究所理事湯元健治指出,北歐的“瑞典模式”能實現“高福利、高負擔和高增長”並舉,在於其構建了彼此協調、相互影響的完整制度體系,即(1)開放的經濟和真正的自由貿易;(2)健全的財政運營;(3)高水平的教育和研發支出;(4)高水準的婦女就業率;(5)一攬子的環境對策體系;(6)勞資協調的工資體系;(7)尊重人、保護人的福祉和社會保障體系。

  日本最大的產業團體經團聯近期也明確敦促民主黨政府,要切實降低“法人稅率”,以提振企業全球競爭力,靠企業力量,振興日本經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