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黃亞生:中印之爭的細節與秘密

http://www.CRNTT.com   2010-07-26 10:29:02  


 
上層建築決定論 

  請你猜猜哪一個是印度。 

  A國在1990年人均G D P是374美元,與此同時B國是465美元。到了2008年A國的人均G D P已經達到714美元,而B國是650美元(所有引用的數字是以2000年美元為單位)。你可能會說B國是印度,A國是中國。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以平價購買力調整後的人均G D P計算,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中國一直在印度後面。但到了90年代初期,中國不光超過了印度,並把印度遠遠甩在身後。威權模式似乎已經贏得了經濟競賽。 

  事實上,B國是印度,A國是巴基斯坦。在2007年,《經濟學人》雜誌將印度歸為全球54個“有缺陷的民主制度”之一,而巴基斯坦則被列為全球55個威權國家之一。 

  政治和經濟之間的關係遠比許多中國學者和官員所想象的複雜。那些相信威權體制擁有經濟發展優勢的人經常以東亞奇跡為例證。假設我告訴你,贏彩票的幾率是百分之百,您肯定會認為我在胡說八道。假設我告訴你,我達成了上述結論的證據來源於調查所有來領獎的人,你可能會覺得我是瘋子。 

  然而,“東亞奇跡”的支持者經常犯這個瘋子的錯誤。他們只去挑選那些成功的東亞經濟體作為“東亞奇跡”這一觀點的例證,而完全忽略了那些經濟上失敗的東亞經濟體。這是一個極其錯誤的方法論,其結論也必然是荒謬的。所謂“東亞經濟威權”論在中國相當流行,在印度也有很多人相信這個觀點。

  每一個東亞威權體制成功的故事都有一個對應失敗的故事。台灣變得富裕而獨裁的緬甸沒有。韓國發展迅猛,而朝鮮停滯不前。新加坡的強人統治成功了,但是採取自由放任的香港也成功了。如果把視野越過東亞,可以看到在經濟發展上,一些民主政權成功,而另一些民主政權失敗。對於威權政權也是這樣。這正是社會科學研究所揭示的:威權政體並不比民主政體在經濟上更成功。 

  許多中國人都喜歡把印度G D P的低增長歸咎於其民主制度。這種觀點除了證明自身政治體制的優越之外,根本就不屬實。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印度的增長確實是極為緩慢的,平均增長率只有3%左右。這被學界稱為“印度式增長率”。但是在20世紀60和70年代,中國經濟並沒有起飛,雖然中國的政治體制是威權式的。很多人喜歡將經濟增長過分歸功於政治特征,但經濟增不增長更多是由經濟體制決定的。在20世紀90年代印度開始改革之前,印度的經濟體制是模仿蘇聯模式的。“印度式增長率”是中央計劃經濟體制的失敗而不是民主制度的政治失敗。許多採取中央計劃經濟體制的國家,比如東德、朝鮮、羅馬尼亞,在經濟發展上都失敗了,它們沒有一個是民主政體。 

  與以前3%的增長率相比,印度目前年均增長為6%至7%,它仍然是一個民主政體。在當下全球性衰退中,在幾乎沒有實施強大的經濟刺激計劃的情況下,印度保持了6%的增長速度。而中國出台了也許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刺激計劃(較之於中國的G D P而言)。包括我在內的許多人,都對中國投資驅動型增長的可持續性抱有很深的懷疑態度,但是很少有人擔心印度增長的可持續性。 

  印度的政治體制沒有改變,而它的經濟體制改變了。在20世紀90年代初,印度開始推行私有化、金融改革、迎接全球化,並且鼓勵競爭。與中國的經濟改革一樣,印度的經濟改革也提升了其增長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