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對外援助60年的得與失

http://www.CRNTT.com   2010-08-18 09:57:30  


 
  美國智庫對外關係理事會高級學者費恩波姆在《外交政策》雙月刊發文稱,中國的援助或貸款與發達國家的不同。中國從不過分關心減少貪污,提高透明度,或者提高私營公司的條件;相反,它通常要求受援國家,購買中國產品或者雇傭中國工人。文章認為,向世界其他國家捐款時,中國不遵守發達國家和國際機構制定的規則。中國的貸款通常是秘密協商,沒有傳統的附加條件,往往提供給那些西方國家資金害怕去的地方。這樣一來,很容易變相地支持了腐敗、黑暗的政權。

  質疑二:中國習慣“單打獨鬥”,較少參加國際合作今年4月6日,商務部公布了2010年度該部門的財政收支預算信息,支出總額為151.57億元。其中,外交支出是占比最大的支出項目,總額高達140.6億元,而對外援助總額為130.85億元,占財政撥款總支出89.8%。幾乎與此同時,聯合國和美國政府在紐約舉行了一個海地重建籌款會議。超過50個國家共捐助了53億美元。但中國僅捐助了150萬美元,與岡比亞和摩納哥差不多。5/6月號的美國《外交政策》雜誌揶揄說,這些錢甚至還不夠買上海郊區的一棟別墅,中國花錢的方式與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全球大國的地位越來越不相稱。中國的對外援助習慣“單打獨鬥”,而較少參與國際合作,這一點常常被詬病,隨著中國的國力越來越強大,國際社會也要求中國更多地負起責任,參加到國際合作當中來。

  ※面對質疑,中國也在不斷進步,邁向負責任大國之路 

  在不干涉內政和促進解決人道危機之間做出平衡

  中國社科院美國所研究員周琪撰文認為,由於中國在近代所遭遇的百年屈辱,中國對西方列強侵略和干涉中國內政的行為記憶猶新,因此對尊重主權的外交原則更為重視。但是,如果中國要想向世界顯示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國家,就必須在堅持不干涉別國內政的原則和在國際上促進人道主義危機解決方面做出適當的平衡。忽略人道主義問題而堅持完全不介入的做法,在冷戰後的全球化時代不能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也曾經指出,假如援助對象有一個負責的政府,不加條件很好,能獲得對方政府和人民的感謝讚賞。但如果對方政府或主要領導者胡來,援助時還不附加條件,後果就會非常負面。最直接的損失是,寶貴的援助沒有被用在經濟與社會發展項目上,而是被貪污或浪費了。中國還沒有公開的制度化的程序,來確定如何對外國進行對外援助,這一點也需要加強。

  積極主動參與國際組織的多邊援助

  1997年,中國開始主動參與國際組織的多邊援助,2007年,出現了關鍵性的轉折點——中國加入了國際開發協會的捐助國名單,該協會是世界銀行下屬機構,專門為最貧窮的國家提供無息貸款。BBC評論說,中國在8年前還是國際開發協會的受援國,如今首次從受援國轉變為捐款國,“具有很大象徵意義”。而“德國之聲” 則認為,這種“象徵意義”不可小看,這將是一個轉折的開始,中國總的趨勢是從受援國完全變成出資國。那麼,中國就真正走出了第三世界。當然,這是雙方面的,中國的貸款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動了這些機構的變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