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桑蘭沒有瘋

http://www.CRNTT.com   2010-09-07 13:32:45  


 
  舉國體制“後遺症”

  《新民周刊》採訪桑蘭時,她談到的一個細節讓人震驚:“體育中心某位領導要求央視主持人不要再宣傳桑蘭了,(因為她的傷殘)現在練體操的孩子都越來越少了……”看得出來,有些人並不喜歡桑蘭,甚至討厭她,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怕桑蘭影響了他們的“體操事業”。

  可是,仔細想想,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隨著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真正把體育當成“出路”的家庭已經越來越少了,這跟桑蘭又有什麼關係呢?隨著信息越來越發達,隨著中國老百姓對體操訓練越來越了解,有多少家長會把孩子送到紅地毯上?

  按照那位體操官員的邏輯:在巴西是否會因為一位足球隊員場上猝死,許多人從此不踢足球?在美國,是否因為短跑名將喬伊娜的猝死,很多人遠離田徑?顯然,那位體操官員的想法是很片面的。說到底,現在的中國孩子之所以不願意選擇體操運動,是因為舉國體制下的訓練手段太過於軍事化。多年來,中國體操為了追求成績,強調難度,嚴格控制身高、體重,在中國練體操,退役後女孩子的身高一般都在1米5以下,男孩的身高都在1米6左右。然而,在國外體操女運動中,我們卻看到1米65的霍爾金娜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這絕非偶然。有專家指出,如果俄羅斯名將霍爾金娜生在中國,光憑她那兩條大長腿就早早被體校淘汰了,就算她再熱愛體操也別想進入國家隊、征戰奧運會……

  由體操項目,我們可以想到更多的體育項目,在中國舉國體制之下,運動員要想獲得成功首要因素並不是他自己的愛好,而是在於教練員的選材和舉國體制下的重點培養。在這樣的大環境里,沒有人在乎群眾基礎,沒有人關心老百姓的喜愛程度。因此,我們發現中國競技體育的傳統強項,比如跳水、體操、舉重、柔道、女子摔跤、射擊等等,並不是群眾基礎好的項目,而在大家喜歡的三大球和田徑、游泳項目上,中國選手表現得實在不行。這就恰恰表明,中國為何不是體育強國了。相反,在歐美體育強家,他們的競技體育項目強弱,與群眾體育息息相關,而且運動員從小就注重德智體全面發展。

  早在20多年前,作家趙瑜就對舉國體制進行了解讀。當時,還在大學讀書的趙瑜到當地的白求恩醫院看病,只見眾多病人由親友攙扶著呆立在醫院里,而門診室內竟空無一人。醫生們到哪里去了?疑惑間突然鞭炮聲大作,醫護人員聚在一起雀躍歡呼,人叢中打出了“熱烈慶祝中國女排三連冠”的巨大橫幅。 眼前這一群喜笑顔開、置本職工作於不顧的“白大褂”,與病人們蒼白、痛苦的表情形成了鮮明的反差。這偶然的一幕讓趙瑜開始心生疑慮:體育在這些醫生心目中,究竟是什麼樣的位置?在其他人的心目中又是什麼樣的位置?體育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他開始搜集、查證資料,結果吃了一驚:中國3億體育人口,但每年到醫院看病者達25億人次!這個更為巨大的反差讓他焦慮不安,趙瑜決定寫“強國夢”,文中全方位地觸及了中國體育界的問題與矛盾,諸如競技體育與全民體育的本末倒置、狹隘民族主義的膨脹、運動員當官與失業的兩極分化、一條龍體制的弊端、教練員運動員文化低下、運動員愛情被壓抑、比賽中作弊現象層出不窮等等。將體育與政治、文化聯繫起來思考,強調人在體育中應有的位置,揭示、批判了金牌戰略對人的壓迫和異化……

  《強國夢》對體育界的詰難咄咄逼人,毫不留情:體育的功能被顛倒了,還有什麼積極意義?金牌的背後是什麼?靠一支沒有多少文化的隊伍,怎麼去實現體育強國之夢?高尚的體育競賽何以變得如此庸俗低鄙?絕大多數人只有“看”的機會,卻無“幹”的場合,金牌的意義何在?當我們為金牌而歡呼的時候,可曾有人想過另一批“國寶”——中青年知識分子的健康? 他發出了體育必須改革的呐喊:“讓我們承認危機吧!大國的體育有危機。”

  如今,20多年過去了,中國體育代表團在奧運會上取得的金牌數量由當時的區區15塊,增長到51塊,在金牌榜上的位置由當時的第十一名,一躍成為笑傲世界的第一名。可是,極具諷刺意味的是,直到今天我們也不敢稱自己是“體育強國”。

  由此可見,當今退役運動員、尤其是傷殘退役運動員社會保障、救助的欠缺,正是舉國體制的“後遺症”。體制不變,憋屈難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