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如何認識台灣對日觀的發展變化?

http://www.CRNTT.com   2010-09-12 00:17:50  


 
  其次,當評論現今台灣人受日本大眾文化的影響極深,這又是受日本皇民化影響的結果時,這其實忽略到大眾文化的感染與政治文化的感染力是不同的。大眾文化講求的是求新求變,要能夠符合年輕人的需求,更需要經濟環境的配合。台灣的經濟發展雖然在1990年代前就已經開始茁壯,但90年代以前的經濟環境發展條件並未反映在消費能力上,使得之前台灣人的消費能力無法支撐自身大眾文化的建立。而90年代後,當台灣的經濟環境條件能反映在消費能力上時,這時日本的大眾文化發展已經相當成熟,並且向海外輸送。這不只使得日本的大眾文化成為當時台灣年輕人注意的焦點,更重要的是台灣在建立起自身的大眾文化時,有相當大的程度是以日本的發展為借鏡,發展出台灣自身的大眾文化。這種文化的傳播,相當程度上與政治文化有所區隔,就如同台灣過去的“香港熱”、現今的“韓國熱”一般。

  同樣在“台灣民眾對日本觀感之研究”中的調查中,可以清楚發現在調查中所顯示出來的是,台灣民眾對日本感到親近的年齡結構主要顯現在40歲以下的族群,以教育背景而說,更主要是擁有大專學歷的比例對日本感到親近的比例愈高10。而台灣30到40歲的年輕人的成長背景,正是處在1990年代後。正好與當時台灣經濟環境、大眾文化發展的背景息息相關,因此當調查到台灣民眾對日本信息的來源時,主要是受到電視(41%)、網路(14%)、報章雜誌(12%)的影響,而不是來自父母、家庭或是學校教育。

  20世紀90年代的台灣年輕人,在成長的背景中所受到的學校教育,仍是以反日為主流,但是在面對日本的大眾文化時,依然在文化的位置上創建出屬於年輕人的對日觀感。這種認識不同於過去老一輩的生活經驗、感情依戀,也不是屬於學校的反日教育,而是在自身所接觸到的經驗與傳媒的影響下,對於日本文化進行解讀。例如,過去的日本是甚麼?現在的日本是甚麼?日本殖民時代對台灣的歷史教訓是甚麼?這一切的問題都在探索中找尋答案。90年代的台灣,由於政治上追求本土化,過去消失的台灣歷史一一地被呈現在社會大眾面前,對於台灣過去歷史的無知,恐怕是這一帶年輕人的共同想法,對於日本的觀感也就在政治本土化的過程中逐漸地與年輕人的大眾文化相融合的。這個年代的台灣人對於日本的認識,更相信的是自己所接觸的日本大眾文化。

  走過90年代,現今台灣的年輕人,出生的年代已經不是過去反日教育下的體制,學校教育中講求的是本土化,而面對的大眾文化也更加多元,也不再是過去日本大眾文化一枝獨秀的局面。對於日本的認識,比起過去的日本,更重視的是現今對日本的認識。由於出身的年代所受到的學校教育,已經不再是具有過去“祖國化”、“去殖民化”的反日教育下的背景,他們教育背景中所認識到的日本,也已經不再是師長口中那個只會侵略中國的日本,而是在台灣殖民長達半世紀的日本。在這樣的基礎上,加上台灣現今的經濟環境發展,可以讓年輕人對於大眾文化有更多的選擇與接觸,年輕人對於自我意識的解讀,不僅成為社會文化重要的一股力量,也逐漸將個人的對日觀感,凝聚成大眾的對日觀感。

  現今台灣政治人物的政治訴求,並不能夠主導年輕人的這股力量,而是年輕人的觀感正在改變政治人物的政治訴求,當然其中也包括了台灣人的對日思潮。對於台灣與日本的關係,今日台灣人重視的是與日本漁權的談判、釣魚島的歸屬問題;而不是歷史教科書的爭議、或是參拜靖國神社等問題。台灣內部有多族群的事實存在,對於台灣對日本的認識,也已經不再是過去那個單一族群能夠界定的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