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未富先老”警示養老制度改革刻不容緩

http://www.CRNTT.com   2010-11-02 08:42:20  


中國的養老體制安排需要與“未富先老”的國情相一致
  中評社北京11月2日訊/歐洲罷工危機所反映的是歐洲高福利社會和養老模式的種種困境,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未富先老”的發展中大國有相當的警示意義。

  中國證券報發表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研究員張茉楠文章表示,當前老齡化浪潮正改變著全球的人口結構,影響著經濟社會發展的未來走勢。一直以來老齡化被看作是與“人口紅利”相對的“人口負債”。在“人口紅利”時期內,總人口呈現“中間大,兩頭小”的結構,勞動力供給充足,社會負擔相對較輕。這樣的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必然帶來勞動力增加、儲蓄和積累增長、投資增長等結果,從而對社會經濟增長產生積極效應。改革開放以來,人口撫養比的下降造就了更具生產性的人口結構,即充足的勞動力供給和高儲蓄率,為經濟增長提供了額外的源泉,即所謂的“人口紅利”。“人口紅利”貢獻了約27%的人均GDP增長。

  另一方面,人口老齡化確實會給經濟增長帶來許多挑戰和衝擊,老齡人口數量的增加,將導致用於養老的資源總量的增加,如需增加有關養老的財政支出、提高企業養老金的支付水平和配置更多與養老有關的公共設施等。這些都意味著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以及經濟資源配置格局的改變。同時勞動力嚴重短缺也將帶來經濟總產出下降,儲蓄率下降,導致投資減少等等。

  文章分析,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老齡化社會具有老化速度快、老齡人口規模大、未富先老等特點。上海、北京這樣的大都市情況老齡化更加突出。一般而言,發達國家是在實現了經濟起飛和工業化完成之後,才進入老齡化社會,這時西方國家已開始由生存型社會進入發展型社會的新階段,發展的目標開始逐步聚焦於人的自身發展;而中國是在低收入水平下進入老齡化社會,中國“未富先老”已成為嚴峻的現實。隨著中國社會步入老齡化,也就意味著養老負擔日益加重,意味著經濟中的勞動力供給相對不足以及國民財富中用於擴大再生產的部分會相對減少。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