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國十二五規劃的執行主體是誰?

http://www.CRNTT.com   2011-01-18 10:56:14  


 
  很顯然,作為執行主體的企業非常重要。但是企業裡面又可以分為國有部門和民營部門,在一些領域還可以包括外企或者合資企業。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涉及到政府龐大的經濟尤其是財政資源的分配問題。這尤其表現在政府界定的新興戰略產業。政府龐大的資源導向什麼類型的企業,是國企還是民企,這不僅對經濟結構會產生很大的影響,而且對收入分配(因此是社會公平)產生影響。

政府資源導向何處?

  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期間,政府資源導向何處?因為政府的目標是調整經濟結構,那麼就需要看現在的經濟結構如何?在回答了這個問題之後,就能比較容易了解政府資源應該導向何處的問題。說到經濟結構,人們大多首先會注意到三大產業,即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這三大產業之間的關系也是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所強調的。這個意義上的經濟結構固然重要,但就社會公平來說,國有企業與非國有企業之間的平衡,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之間的平衡,政府與市場之間的平衡更為重要。(當然,這裡還有中央和地方關系的平衡。)

  中國的現實是,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之間、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之間、政府作用和市場作用之間存在著嚴重的失衡狀態。在調整結構和分配資源的過程中,不僅要照顧到三大產業之間的關系,更需要這些關系的平衡。實際上,三大產業之間的關系主要還是由經濟因素本身或者經濟規律決定的,政府的作用比較有限,而政府則可以在平衡後面這些關系方面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當然,這個角色既可以正面的,也可以負面的。

  中國的經濟改革是要從計劃經濟轉型成為市場導向的經濟。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改革,尤其是“抓大放小”的改革,主要目標是要達成國有企業和非國有部門之間、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政府和市場之間的平衡。在很大程度上,中國也達到了這些目標。也可以說,這些平衡也是中國經濟的常態。

  但是,2008年開始的全球性金融危機有效地破壞了這些平衡,使得中國經濟結構進入非常態或者失衡狀態。和其他政府一樣,為了有效應付危機,中國政府聚集了巨大的經濟資源。而政府只是決策者,而非執行者。政府通過分配經濟資源給企業或者其他組織來實施其救市計劃。美國是金融危機的肇事者,為了救市,政府使用了其所能動用的機制,包括金融和財政杠杆。龐大的資金首先導向了金融機構和一些企業。中國政府在這方面較美國更有優勢,因為除了金融和財政杠杆之外,中國還具有有效的經濟杠杆,就是國有企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