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 |
規避中等收入陷阱 須防社會利益結構固化 | |
http://www.CRNTT.com 2011-04-26 08:23:04 |
這種社會利益固化現象,一些學者用社會流動性來加以衡量,即上一代人的收入、教育和地位對下一代人收入、教育和地位的影響程度,其測度方式是收入、教育和地位在代際之間的相關係數。相關係數越低,表明代際之間的利益傳承程度越低,社會流動性則越高。 有研究顯示,在社會流動性與一國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非常顯著的正相關關係:受到“中等收入陷阱”困擾的拉美國家,例如秘魯、智利和巴西,其代際教育相關係數分別為0.66、0.6和0.59;而大多數發達國家的代際教育相關係數都低於0.5,美國為0.46,歐洲一些國家是0.3左右。 從理論上看,由於從“貧困陷阱”擺脫出來之後,要素驅動的經濟增長必然會帶來一定程度的社會分化,而公平競爭的市場規則尚未建立起來,加之在各階層的利益博弈中政府還無法扮演一個公平和中立的角色,發展中國家進入中等收入水平以後出現社會流動性下降往往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不能迅速地改變這種狀況,則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從包括官方媒體的諸多報道來看,近幾年中國社會底層特別是農民以及農民工家庭的子女,通過教育、就業實現向上流動的動力越來越小,成本越來越高,渠道有變窄的趨勢;精英階層壟斷社會資源,社會弱勢群體在政治、經濟和文化領域逐漸被邊緣化。“權貴資本主義”和“富二代”現象也折射出當前階層固化的傾向。 當今之中國已經走過了要素驅動的發展階段,進入了效率驅動的發展階段。其增長源泉應來自提高生產要素的配置效率,尤其是調動人力資本投資的積極性。但是固化的社會利益結構會阻礙生產要素的配置效率,也會降低弱勢群體增加人力資本投資的積極性,從而阻礙經濟發展向更高水平邁進。一個由精英階層壟斷社會資源的社會,能夠實現短期繁榮,但是不能實現長期繁榮,更無法實現“包容性發展”。 文章強調,我們一定要強調增強社會流動性、防止社會利益結構固化。應當努力營造一個有利於向上流動的社會環境和氛圍,讓不論是偏遠地區農民的子女還是城市居民的子女,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機會和上升的空間,都可能憑借自身的才華和拼搏,改變命運。只有實現社會的良性流動,社會才能在飛速前進中保持穩定與平衡。 而這一切都依賴於改革。必須要抓住時機,積極主動地推進經濟、社會、整體體制改革。要打破城鄉分割的壁壘,改變存在多年的城鄉二元結構;全面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特別是教育、醫療、社會保障服務的均等化;破除人力資源市場建設方面種種不合理的障礙以及歧視性的政策措施,尤其要打破那些壟斷行業、權力部門的就業壁壘;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規範壟斷行業收入,打擊權力尋租和灰色收入。 |
【 第1頁 第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