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揭“富豪會所”真相 故宮面對三大謎團

http://www.CRNTT.com   2011-05-16 09:36:08  


 
  類似爭議在故宮或故宮周圍並非一日,早一些的開放三大殿供影視劇有償拍攝,後來的“星巴克爭議”、“太廟圖蘭朵”,及花大價錢購買次等級文物甚至疑似贋品等,均是此類。對此故宮博物院也作出過一些調整,但如今事實證明,倘若基本文化、文明素質的缺失不能得到彌補,細節補救的效果只能是按下葫蘆浮起瓢。

  不止紫禁城,類似事件全國各地俯拾皆是,如五岳、黃山和曲阜過度開發,眾多古城、古街“文化搭台創收唱戲”,追根溯源,不都是基本文化、文明素質悄然流失後,偽文化、偽文明粉墨登場李代桃僵的必然結果?

  不光是管理者,整個社會在時代新舊更迭之際,傳統文化、文明素質的低落,也給了這種偽文化、偽傳統以土壤。收藏圈泥沙俱下的狂熱,對民族復興的急功近利,不都是最明顯的表現麼?

  自稱“十全武功”的乾隆,他的時代被稱為清代盛世巔峰,但這位酷愛古董收藏、嗜好寫詩寫字的“書生皇帝”,卻也是公認的假字畫、假古董購買者,和爛詩、代筆詩的炮製者。這一古怪現象,曾被有識之士認為是“盛世危言”的真實寫照;鑒古知今,今人固應對故宮博物院的一系列“丟失”較真,但更應認真反省基本文化、文明和傳統素質的丟失——這個“失主”不僅是故宮博物院,也是各地有關部門,也包括你我。(作者系旅加學者)

故宮“失守、失語、失明” 著實讓國人不踏實不放心 

   作者 李泓冰 2011年5月15日刊發於人民網“觀點頻道”

  文化是要有載體的。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要說到現實象徵,就算是老外,也會脫口而出:故宮、長城……梁漱溟先生對中國文化的定義——“中國人夙昔生活所需要之一切”,足見國人對中國文化載體的情感更加深厚如海。從這個意義上說,故宮發生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如今牽絲攀藤發生在故宮的幾樁故事,著實令人揪心。

  一是失守,且是失守於一個很不“專業”的小賊。這確實讓全國人民都不放心了。那是故宮博物院啊,擁有百萬餘件文物、50餘萬册典籍,安放著中國文化和中國歷史深厚的家底呢!凡我國人,閑來若想到有故宮、長城穩如泰山地擱在京城,就算沒去過,心裡也有種心魂相守般的踏實。而那裡一旦失守,由不得國人不心慌。

  當然,老虎也有打盹兒的時候,世界上很多名滿天下的博物館,都有過狼狽的失竊記錄,有從事研究藝術品犯罪的專家甚至認為,盜竊藝術品的更多的是笨蛋,而非職業高手。

  在防不勝防之時,亡羊補牢,永遠不嫌晚。怕就怕,失守的不僅是若干套安保防線,還有發自內心的對守護國家級博物院那種如履薄冰的敬畏感。

  十多年前,一位文化耆宿在有人建議他去故宮擔綱時,擺手不迭,稱故宮國之重器,不敢有米芥之疏,望八高齡難擔大任。那種對國寶深深的敬畏之情與責任意識,令人動容,也令人懷想。

  二是失“語”。文化重地故宮剛發生了低級安保失誤,接著又出現了不該發生的筆誤。故宮贈給北京公安局的錦旗寫著,“撼祖國強盛,衛京都泰安”,文字雖不雅訓,意思也算不錯,惜乎將“捍”錯成了“撼”,望之瞠目。

  不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可惜,故宮相關人士此後的辯稱讓人惋嘆,說是為了顯得“厚重”才選用了“撼”字,與“撼山易,撼解放軍難”的“撼”同義……怎麼,難道這個字可以通假到“捍山易,捍解放軍難”麼?選用此字,究竟是“厚重”還是“輕薄”?

  一個字的錯用,姑且置之一笑,然而,故宮守護人的責任意識,是“厚重”還是“輕薄”就是茲事體大了。“君子莫大於學,莫害於晝,莫病於自足,莫罪於自棄。”懶惰、自滿與自棄,君子不為,故宮獨不惕然而懼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