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
熊丙奇:人才“假引進”,本質是詐騙 | |
http://www.CRNTT.com 2011-05-18 14:16:41 |
一為增加教師隊伍中有各類頭銜者的數量,高校爭相聘請院士、長江學者,這是首要目的;二為快速提高學校的論文發表數量,引進人才來不來工作無所謂,只要論文署上學校大名,就可計為學校的成果;三為在各種評審、評估與社會交往中,通過人脈資源獲得社會資源、學術資源,有一定官方背景、在各種評審委員會中擔任職務、社會交際廣泛的學者,尤令大學青睞。 對於大學的這類人才引進,丘成桐先生早就有批評,斥之為“假引進”。但對於大學來說,這類引進收獲還是“頗豐”的,學校師資隊伍的構成快速“優化”,論文數節節攀升,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引進人才”,大學在各種評估、課題立項中獲得的“好處”並不低於對引進人才的付出。所以,這種做法迅速在很多大學中推廣開來。 可問題是,引進人才們不過是把自己的成果“一分為N”,到處充成果,無助於真正提升教師隊伍質量或提高學術研究水平;大學生沒有從這些引進人才身上得到任何教育;而大學用這些人才去攻關評審、搞定課題、大搞關係,不但敗壞學術風氣,而且這些“爭取”來的資源,有多少是用於真正的學術研究,值得打上問號。 人才“假引進”是大學辦學價值異化的結果——— 大學追求的不是自身辦學質量真正的提高,而是短期的辦學政績,為此採取急功近利的方式;也是國家有關部門對這一行為縱容的結果。從本質上說,人才“假引進”屬於詐騙行為。對於大學來說,是為了占有成果、資源,所以,以虛假引進的方式,把引進人才作為自己的師資,欺騙公衆,同時讓被引進的人才不來工作卻署名發表論文,這實質就是買賣論文;對於當事的“人才”來說,則在這種“假引進”中獲得不菲的報酬。 人才“假引進”的危害,還不止於國家教育經費、研發經費的瓜分、浪費,更大的危害是讓大學精神蕩然無存,大學變為一個逐利的機構。當“神聖”的大學,與“學術精英們”合謀著怎樣撈取現實利益時,這樣的大學比沒有大學還可怕。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