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韓國教改的“中國困境”

http://www.CRNTT.com   2011-05-24 11:40:46  


 
  今年KAIST剛剛有學生自殺,就有人在校內公告欄上寫道:“英語授課只是在單方面傳達,教授與學生無法溝通。”還有學生說:“難道徐校長真的認為MIT用英語授課,我們因此也要用英語授課嗎?”

  KAIST以前招收的都是理科重點高中的優才生,近年“不拘一格選人才”後,有一個畢業於文科高中但對研製機器人有特殊偏好的學生被特招進去。但他數理化基礎知識差,微積分課掛科,更無法適應全英語授課,在重視“面子”的韓國社會,他覺得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於是選擇了自殺的不歸路。韓國媒體悲嘆:一個“愛迪生型人才”隕落了!

  此外,不少學生還強烈要求廢除懲罰性的“學費等級交納制度”---三科補考不及格就要退學,是這些天之驕子想來就頭痛的噩夢。

  “終身教授”審批難度增加,也被指加重了教授的心理負擔。繼四位大學生自殺後不久,還是在KAIST,一名教授也於重重壓力下自殺了。

校長的錯,還是學生的錯

  其實,大學生自殺在韓國並不算新鮮事。一份統計數據顯示,不只是KAIST,韓國最著名的綜合性大學國立首爾大學平均每年也有1~5名學生死於自殺,僅在2010年就有5名學生自殺身亡。

  而整個韓國已成為一個“高自殺率國家”。韓國是富國俱樂部經合組織(OECD)30個成員國中自殺率最高的國家,近年來,上至前總統盧武鉉這樣的政要,再到演藝圈明星、學術科技名流、商界巨子等紛紛走向了自殺的不歸路。

  但KAIST由於久負盛名而更受關注,校長徐南杓因為連環自殺事件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有媒體直言不諱地批評說,徐校長為了他的“世界第一”的目標,把學生當成了學習機器,“過分重視學業一邊倒的‘精英教育’”,而在人性教育方面明顯不足。

  更多的輿論則大力抨擊“學費等級繳納制度”,認為有必要進行公開討論---把成績和學費相聯繫的制度究竟是否妥當?

  當然,也有輿論指出,學生和教授本身心理的脆弱也是重要原因。現在的學生因為富裕的成長環境和父母過多的保護,缺乏堅韌的毅力。而同樣作為科學領域精英的KAIST教授稍微遭受挫折就走上不歸路,恐怕也不能全怪在校長頭上。

  面對連環自殺,徐南杓校長的改革是否應該繼續下去?韓國國內還在爭論不休。但減輕改革力度的措施已經在討論中了:把需要繳納學費的最低學分標準從3.0分降至2.5分;考慮增加學生的選課權、縮減英語授課範圍等等。

  一方面是對基礎教育水準的極度自負,另一方面是對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的焦慮,韓國人對於自己的教育體制非常矛盾、非常糾結、非常想有所突破,這大概是KAIST學生連環自殺事件的真正社會根源

  韓國與中國一樣,都是深受儒家倫理影響的東方國家,有重視教育的傳統。類似“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的觀念,在韓國比在中國貫徹得更徹底、更極端。“學歷是門面,是進入上流社會的通行證”這樣的觀念已經深入了韓國社會的DNA。

  填鴨式教學、死記硬背式學習、複習考試時的題海戰術、一場高考定終身、片面追求名校學歷、極度重視英語教育可高中畢業生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英語---這些被中國人不斷詬病又無可奈何的教育體制弊病,在韓國同樣司空見慣,甚至比中國有過之而無不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