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力與命相持:第一公民梁啟超

http://www.CRNTT.com   2011-05-31 15:18:57  


 
一紙電報點燃“五四運動”

  1918年11月14日,北洋政府宣布,全國放假3天,北京突然之間旌旗招展,光彩照耀,東交民巷至天安門一帶,游人更是摩肩接踵。這一天,人們在慶祝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第一次成為戰勝國,雖然這次勝利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12月初,梁啟超籌措了十萬元經費,挑選了一批各有所長的專家,組成一個民間代表團,赴歐洲參加巴黎和會。

  巴黎和會是一戰確立世界新秩序的會議,梁啟超希望能利用這次機會改善中國的國際地位,特別是收回德國在山東的權益。12月28日,梁啟超率丁文江、蔣百里等人,乘坐日本輪船橫濱號前往歐洲。一路上,大家打牌、聊天,非常熱鬧。每天早上8點,每個人都抱著一本書,在甲板上衝著大海高聲朗讀,四十五歲的梁啟超也開始學英語。

  在巴黎,梁啟超以中國民間代表的身份會見了美國總統威爾遜,請他幫忙在和會上支持中國收回山東權益,威爾遜答應了。

  1919年1月,被中國人寄予了厚望的巴黎和會正式開幕。會上,同為戰勝國日本要求繼承德國在山東的權益,遭到中方代表顧維鈞的嚴詞反對。

  顧維鈞慷慨陳詞,說山東是孔孟之鄉,中國的文化聖地,自中國參戰以來,與德國訂立的所有不平等條約均已廢除,不存在日本繼承權益的問題。威爾遜也從旁相助,為中國據理力爭。

  場外,梁啟超作為民間代表進行了頻繁的游說活動,發揮了出席和會的中國外交代表所起不到的作用。他寫下《世界和平與中國》一文,並翻譯成多國文字,廣為散發,宣傳中國的要求,駁斥了日本占據山東的借口:“膠州灣德國奪自中國,當然須直接交回中國,日本不能借口有所犧牲有所要求,試問英美助法奪回土地,曾要求報償耶?”在隨後的記者招待會上,梁啟超大聲疾呼:“若有一國要承襲德人在山東侵略主義的遺產,就是世界第二次大戰之媒,這個便是和平公敵”。

  就在此時,日本代表平靜地公開了一份令人震驚的秘密協定。這份簽署於前一年的協議規定,日本給段祺瑞政府兩千萬日元的貸款,換取在山東修路、駐軍的權利——山東的命運早就注定了。

  由於日本早在和會召開前就與協約國各方達成了秘密共識,因此,在和會上,威爾遜成了孤家寡人。並且,日方屢次揚言如不滿足其要求,就退出和會。威爾遜擔心建立國際聯盟的計劃破產,便妥協了。直到此時,梁啟超才打聽到和會條約的內容,而且得知,部分中國代表已準備在條約上簽字。他趕緊致電國內好友林長民(林徽因父親)告知他巴黎的詳情,並稱:請警告政府及國民嚴責各全權,萬勿署名,以示決心。

  林長民4月30日接到梁啟超電報,5月1日就寫成《外交警報敬告國民》一文,刊登在《晨報》上。他在文中驚呼:膠州亡矣!山東亡矣!國不國矣!國亡無日,願合四萬萬民眾誓死圖之!

  林長民文稿披露的第二天,北京大學的墻報就貼出了十三院校學生代表召集緊急會議的通告。5月4日下午一時,北京大學等十四個學校的五千多名學生走上街頭,震驚中外的“五四運動”爆發了。

  當時,遊行隊伍中並沒有“打到帝國主義”之類的口號。相反,為了保住山東,學生還目標明確地去找美國大使館,請求美國人幫助。因此,“五四運動”的實質是由梁啟超的一封電報引發的愛國運動,所謂“反帝反封建”雲雲,都是後人加在其上的光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