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張鳴:辛亥革命的五個拐點

http://www.CRNTT.com   2011-06-02 14:49:26  


辛亥革命博物館
  中評社北京6月2日訊/光明網日前登載學者張鳴的文章“辛亥革命的五個拐點”,文章以為,真實的辛亥革命,充滿了各種可能性,如果不是因為五個“拐點”,歷史很可能就是另一個樣子。詳論如下:

  辛亥革命的第一個拐點,出現在1908年11月14日下午。這天的下午,38歲的光緒皇帝暴死。20個小時之後,73歲的西太後在匆忙制定了帝國的接班人,出自她妹妹家族的3歲的溥儀後,也咽下了最後一口氣,根據給西太後看病的太醫的醫案,這個老太婆,已經拉了兩個月的痢疾,之所以挺著不死,全憑一口濁氣。

   現在的考古發現已經證明,光緒皇帝遺體的頭髮裡,有過量的砷,說明他是被砒霜毒殺的。儘管沒法找到直接下毒的證據,但多數史學家確信,最大的嫌疑犯,就是西太後。在戊戌政變中犯了大錯的西太後,一直擔心光緒死在她的後面,從而招致“批判清算”。而眾多史料表明,在庚子之後,帝後之間的抵牾也日益增加。光緒不再是剛遭囚禁時的那個尊榮的囚徒,處處俯首帖耳,逆來順受。所以,西太後在自己病入膏肓之際,派人下毒手,順理成章。試想,如果那天下午,下手的人手軟了,藥摔在了地上,或者良心發現,真戲假做,回去謊報軍情,聽到消息的西太後,也一樣會撐不下去而撒手西歸。這樣的話,歷史豈不就會完全不一樣了嗎?

  偶然在第二個拐點中出現了。1910年4月,革命黨人進京謀刺攝政王,汪精衛、黃複生、喻培倫等人,把炸藥運進北京,測試、安裝,並偵查清楚了攝政王每日上朝的路線,找到了合適的安放炸藥的地點。刺殺方案也相當妥帖靠譜,威力巨大的炸彈,由汪精衛在現場用手搖電話機引爆。可是,就在前一夜埋炸彈時,鴉兒胡同的一個居民,壞了肚子,半夜出來出恭,發現石板橋下有人,覺得深夜躲在橋下,非奸即盜,多管閑事嚷嚷起來,否則,第二天攝政王上朝,多半小命不保。攝政王載灃如果被殺,革命的威脅直接震懾清政府,政府的改革自然會加快。立憲黨人的立憲請願,就不一定會被拒絕。關鍵是,他們的改革動作,也會規矩不少,至少不至於像原先那樣輕舉妄動。這麼一來,革命的機會也就渺茫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