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IMF歐美分肥 中國態度謹慎

http://www.CRNTT.com   2011-06-01 08:17:58  


  
  不難看出,歐洲與新興國家的分歧在於,前者認為IMF總裁這個位子應固定在歐洲手中,而後者則主張國際金融的領導權應反映全球經濟格局的發展變化。當然,西方國家中也有持論公允者。加拿大央行前行長道奇就表示,下任IMF總裁的選擇,“即使不是來自新興市場,也至少需要非常了解主要的新興市場國家。”《紐約時報》的文章也預測,IMF總裁一職“可能歷史上首次由經濟增長快速的非西方國家的官員擔任,以體現全球經濟的變革。” 

  作為新興國家的代表,中國的立場當然也引人關注。外交部發言人5月17日表示,中國認為,應本著公正、透明、擇優的原則,選擇IMF高級別管理人員。這個表態,並未對新總裁的國家或地區來源有任何傾向,只是表明了選拔新總裁的原則。這顯示出中國在此問題上的謹慎與公允。 

  不過,俗話說得好:“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作為全球性國際金融組織,IMF和世界銀行這樣的金融機構的領導權,顯然不能永遠局限於某一地區或國家。現實卻是,自上世紀40年代成立以來,這兩大國際金融機構的領導權一直被歐洲和美國作為利益“分肥”:IMF總裁一直由歐洲人擔任,而世行的11任行長都是美國人。 
  
  客觀地說,半個多世紀前這兩大國際金融機構成立的時候,歐美占據著全球經濟的多半江山,這樣的“分肥”也有一定的歷史必然性與合理性。但近年來,世界經濟重心已經大幅向新興國家轉移,後者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發動機,而歐美經濟則身陷泥潭,難以自拔:美國是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歐洲則被債務危機折磨得焦頭爛額。在此情況下,再繼續幾十年前的陳規舊俗,顯然已不合時宜。以IMF為例,其投票權是與各國的資金貢獻率直接掛鈎的。近年來,新興國家對IMF的資金貢獻份額越來越提高。以中國為例,目前份額已經升至6.19%,超越德、法、英,僅在美國和日本之後。其它如印度、巴西、南非等國的份額,也都比從前明顯提高。IMF的總裁選拔顯然應考慮這一最新變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