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清華“真維斯樓”之辯

http://www.CRNTT.com   2011-06-07 14:33:37  


 
向國外大學學什麼?

  “真維斯樓”出現後,無論是認同者還是反彈者,都轉向國外大學尋找依據。清華大學校方回應,為校園建築物命名是國內外學校籌集資金的通行做法;而質疑的評論,也援引國外大學更多冠捐贈者人名而非企業名的現象,表示四教冠名“真維斯”欠考慮。

  高校為捐贈方冠名,用個人名稱還是用企業名稱,性質是否完全不同?是否在全國遍地開花的“邵逸夫樓”、“李兆基樓”就更顯“人文精神”,而同樣捐資助學、冠名做公益的“真維斯”就滿身銅臭氣呢?

  熊丙奇覺得不能以這樣簡單化的判斷一概而論。他表示,在國外大學,客觀而言的確冠人名的現象遠多於冠企業名,但並不表示冠企業名的選擇就不存在。2007年,美國得克薩斯州大學的行政教育和會議中心就冠名AT&T,AT&T公司以2500萬美元獲得冠名權;2005年,愛達荷州博伊西州立大學將學校體育館冠名為塔可鐘(這是Taco Bell快餐連鎖店的名字),得到400萬美元。

  “我們不能只看到國外大學冠名的結果,就依此來判定這樣是對還是不對。每一所大學都可以有自己的規則,你這麼做是錯的,我這麼做有可能是對的,因為我的師生能夠接受。要讓學校不千校一面,有自己的個性,就必須有學校自己的決策機制。”熊丙奇說。我們應該向國外大學學習的正是這種決策機制。最關鍵的問題不在於冠人名還是企業名,而是在冠名之前,是否經過了師生的充分討論。“國外大學的冠名過程同樣充滿爭議,與我們不同的是,這種爭議往往出現在冠名之前。”

  在熊丙奇看來,“真維斯樓”之所以在清華校園裡掀起軒然大波,一方面的原因就在於它的掛牌和摘牌都顯得過於隨意、突然,缺乏民主決策的程序。企業捐了多少錢?除了冠名之外,掛一個宣傳企業的銘牌合不合理?捐助的資金具體會用在什麼地方?如果這些都經過了事前的討論,信息的公開,“真維斯”銘牌未必會遭到“噴漆”式的強烈抵觸;但令人遺憾的是,學生惡作劇式的抗議之後,學校依然延續了行政化的思維、拍腦袋的決策,再一次在未經討論的情況下,就做出“取下的銘牌不再放回”的決定。“這一舉措顯得很不嚴肅,與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背道而馳—沒有嚴謹的決策機制,這個學校怎麼會值得信賴?”熊丙奇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