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化解各地融資平台風險的可靠路徑

http://www.CRNTT.com   2011-06-08 08:15:25  


 
  文章分析,當前為地方政府發放的融資平台貸款,多以質押或抵押土地權屬方式“空轉”運作,其風險相對聚集於土地價值變動上,所以一定程度上深受房地產價格變動的直接影響,不僅缺乏風險分散化避險的機制,而且和高風險資產關聯度過高缺乏轉移渠道。一旦房地產行業出現周期性拐點,價格走勢無法維持連續不斷的上漲,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風險顯性化將不可避免。因為失去先前抵押和支撐的貨幣基礎,投融資體系極易受關聯因素影響產生資金緊缺,以至於偶發嚴重性的技術故障都是有可能的,要是這些風險集中爆發,就會連帶金融機構陷入風險境地。作為央行不能不提前採取措施防範這種情況,盡最大可能規避和消除誘發金融風險的根本因素。

  央行堅定不移推進穩健回歸常態的貨幣政策,需要從融資總量上管理和調控全社會貨幣供給。這不僅包括了從商業銀行信貸投放這個貨幣出口的限量管理,而且也應包括對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這個貨幣使用出口的宏觀管理和抑制,否則央行無論多少次加息或調準備金率,吸收流動性的努力都會被地方政府動輒數百億、上千億元的投資衝動和建設項目衝抵掉,從而導致貨幣在不同執行層面鬆緊程度巨大的落差,一方面金融體系因貨幣政策偏緊而資金饑渴症嚴重,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依然大手筆操作,對抑制通脹起了反向的消極作用。

  央行報告顯示,地方融資平台的土地權抵押貸款占比超過20%,如果放在經濟狀況較好的時期,尚在合理可控的範圍之內,可一旦經濟高位回落成為現實,地稅收入放緩,土地轉讓收益驟減等不利因素叠加出現,地方政府償債能力必然會減弱,聚集在融資平台上的風險,將影響社會方方面面。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就是從宏觀角度看,國家財政對地方財政的轉移支付能力和兜底支持能力,判斷未來很有可能會因此而減弱。去年中國財政收入達8.31萬億峰值,而考察財政收入能力,在未來沒有任何可預見的爆發式增長機會,“十二五”期間超越這個峰值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

  為了更準確地觀察國家經濟變化的趨勢,回顧經濟社會發展的歷程很有必要,通過歷史演進軌跡可看清未來方向,通過歷史數據也可發現未來經濟發展的可能性和合理邏輯。1978年之於中國是個決定歷史命運的年份,土地所有權和經營權開始了歷史性分離,土地經營權回歸農民手中,社會由此釋放出巨大的財富創造能量,制度性變革激發了生產活力。1992年之於中國也是個決定發展路徑的歷史年份,市場經濟的路徑選擇為中國經濟發展導入了新生動力,用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激發了城市工商業經濟的活力。而從歷史坐標看,2011年是中國經濟轉型的歷史性年份,因此,以政府主導的投資模式,確實需要注入變革的元素,這將決定我們最終是否能通過內生的制度性變革給經濟發展帶來持久的推動力。

  文章最後說,從風險比較集中的投融資體制入手加強監管,不僅是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需要,也是從根本上轉變經濟結構,徹底改變政府過多介入經濟發展、甚至長期負債性發展的路徑。而經濟轉型的題中應有之義之一,應包含政府管理經濟的職能,以及市場發展經濟的職能這兩個邊界的科學劃分。讓政府完全回歸經濟社會管理職能,讓市場主體完全承擔經濟發展強大職能,如此研究和解決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問題,化解金融風險積聚就能找到“鑰匙”。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