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薛湧:中國體育為什麼要走出舉國體制

http://www.CRNTT.com   2011-06-15 10:54:35  


 
“冠軍搓澡工”之類的新聞屢見不鮮

  體育上的“舉國體制”,最大的問題也在這裡。中國人都知道,在“舉國體制”中,運動員是層層選材,七八歲的“好苗子”從小就被關在體校進行封閉訓練,和社會隔絕。這些人中,大部分沒有成為職業運動員,能夠在全國比賽中拿個名次的已經屬於鳳毛麟角,在國際大賽中出頭的更如中彩票一樣稀罕。這些人除了自己的項目外,幾乎不具備正常的生活能力。他們在體育上的技能,也無法傳授給社會。如今,“冠軍搓澡工”之類的新聞屢見不鮮。說明即使是最成功的人,大部分也生活潦倒。專業運動員退役後除了進入體委等“舉國體制”的官僚集團外,幾乎沒有出路。至於那些“沒有練出來”的大多數,命運就更是慘不忍睹。也就是說,“舉國體制”戕害了大部分運動員的事業和人生。“舉國體制”越發達,這麼被戕害的人就越多。過去三十年中國享受著“人口紅利”,勞動力充裕,社會在這個問題上並無切膚之痛。但是,如今20-30歲的勞動力供應已經開始減退,年輕勞動力越來越珍貴。“舉國體制”把這麼多年輕人變成勞動市場上的“廢物”,就更加難以被社會所容忍。況且,“舉國體制”中的專業體育場館和訓練設施,多對社會封閉。這方面的投資越多,民間體育設施的資金就越少。所以,從人才和設施等方面看,“舉國體制”和全社會的利益形成了你贏就是我輸的零和遊戲。

  李娜們“單飛”所創造的商業體育模式,則恰恰相反。她們不僅可以直接貢獻於經濟的增長,而且會刺激全民的體育和健康水平的提高。李娜不是一個李娜。她的整個團隊,構成了一個企業,不僅提供了許多就業機會,也會給國家提供稅源。“單飛”排出了國家的投入,不消耗公共資源。更重要的,恐怕還不在於李娜這種精英運動員,而在於那些一般的運動員對社會的貢獻。

  在商業模式中,運動員不可能關在體校裡兩耳不聞窗外事,他們必須想著自己如何生存。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生存之道,就是向社會推廣自己的項目,自己開設培訓班、當教練賺錢。這樣,他們不僅成為納稅階層,而且刺激了草根體育的增長,也提高了全民的健康水平。

  在美國,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我居住的這個人口不足六千人的小鎮中,中學劃艇隊的教練就是前美國國家隊的隊員。她本是奧運會金牌大熱門,但因美國抵制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而錯過機會。她退役後,沒有什麼到體委當官員的機會,只能自己奮鬥,到處推廣劃艇項目,最終在中學找到一個安定的工作。她利用自己驕人的資歷,到處給學校的劃艇隊募捐。家長們看自己的孩子能有這麼好的教練,自然都慷慨解囊。甚至我自己跟著幾個父母也去上了一個星期的課。社會的體育投資,就是這麼形成的。這如同商業社會中的軍工一樣,頂尖的技術,馬上就向民間滲透,一般人能夠享受其利。再看看中國為了幾枚奧運金牌,揮金如土地修建了水上訓練基地,出世界最高的價錢請來了最好的教練,也確實訓練出一些世界級運動員來。可是,如《紐約時報》的報道所指出的,這些運動員本人根本不喜歡劃艇。所圖的就是熬到奧運拿個牌“夠本兒”,以後再也不要碰劃艇了。你能指望他們在中國推廣劃艇運動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