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鄭永年:中國如何在南中國海變被動為主動

http://www.CRNTT.com   2011-07-12 11:17:11  


 
要反思中國的老思路

  說到新思路,就要反思中國的老思路。中國傳統的思維核心就是反對南中國海問題“國際化”。從理論上說,這當然並沒有錯。問題在於這個概念不但不能描述南中國海問題的客觀情況,更難以順著這個思路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這裡面涉及到幾個層面的主要問題。

  第一是雙邊主義。中國主張擱置主權爭議、共同開發。但這個政策到現在基本上還停留在口號狀態。為了和東盟的關係,中國自己沒有南中國海開發計劃,倒是相關國家在近年來加緊開發,不過不是中國所提倡的共同開發,而是單邊開發。在共同開發方面,相關國家並沒有意願或者意願不強。說穿了,中國並沒有足夠的實力或者動力機制,來促成相關國家認同和接受中國所提出的共同開發。

  第二是多邊主義,即中國和東盟的關係。在南中國海問題上,主要表現在中國也簽署了的《南中國海共同行為準則宣言》。但是這個文件沒有任何法律約束力。文件簽署多年了,沒有國家有效推動其成為一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文件。應當說,中國本身在這個過程中並沒有盡到責任。關鍵還是在於中國在南中國海問題上恪守雙邊主義,反對多邊化。不過,考慮到南中國海糾紛的很多問題本質上是多邊的,拒絕多邊化只是中國有關方面不想面對現實的態度而已。

  第三是國際化。有關國家已經把南中國海問題提交給聯合國和國際組織。中國不太會接受,因為求助於國際組織或者國際法,中國輸的機會要遠遠大於贏的機會。上面已經討論到,中國已經輸掉一場國際輿論戰,沒有多少人會同情中國的立場。

  第四是大國政治化。東南亞有關國家希望美國的介入,這是可以理解的。但美國介入的程度有多深,就要看是否符合其國家利益。在東南亞,美國因素一直是存在著的,美國從來就是這個體系的一個部分。實際上,美國在東南亞的利益比中國的利益還要根深蒂固。美國從冷戰時代開始就致力於和東盟國家的關係建設,而中國只是在改革開放之後才開始和東盟發生具有實質性意義的關係。美國和東南亞的關係是全方位的,而中國則主要還是在經濟關係上,其它方面的關係還處於早期階段。所以,中國有關方面反對“大國政治化”也是看不到事實的緣故。

  考慮到上述因素,人們也比較容易回答“中國應當如何做?”的問題,也可以從幾個層面來考量。

  首先,中國要從周邊國家或者和南中國海問題相關國家的角度來考慮問題。長期以來,中國有關方面長於向外宣示自己的具有良好願望的立場,如“和平崛起”、“和平發展”和“睦鄰”等等。這些很重要,但遠遠不夠,因為中國忽視了周邊國家是如何看待中國崛起的,他們對中國的崛起的擔憂是什麼。只有了解了周邊國家的擔憂的情況,中國才能制定有效的政策。否則,不管你的意願如何,諸如“和平崛起”之類的話語就會變成自說自話。

  第二,中國必須區分南中國海航道安全和主權爭議問題。國際社會尤其是美國等國家關心的是國際航道安全,其介入南中國海事務的主要理由也是這個。在這方面,中國要立足現實,承認和強調南中國海航道安全是所有各方的關注,也是所有各方的責任;中國願意和美國、日本、印度、東盟國家一起擔負起這個責任。在實際層面,國際航道安全一直是美國等大國在負責的。中國儘管開始具有這方面的能力,但還遠遠承擔不了這個責任,哪怕是區域性的航道安全。美國批評中國“搭便車”,維護國際航道安全就是其中一方面。在這個領域,中美兩國具有很大的合作空間,這樣的合作也是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的。(當然,這裡涉及到一個更為基本的問題,即中美兩國如何合作構建亞太安全體系。這需要另文論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