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 |
張五岳:未來兩岸關係 政治議題難迴避 | |
http://www.CRNTT.com 2011-07-26 00:38:01 |
筆者認為在2012年大選後,面對台灣內部朝野勢均力敵,因為如果是馬“總統”連任,也無法如2008年般壓倒性的獲勝。如果是民進黨蔡英文獲勝,面對兩岸關係的嚴厲挑戰,不透過此一機制,顯難促使其擺脫黨內制約而解套。不論2012國民兩黨誰獲勝,雖然以當前台灣政黨對立生態,大概很難讓在野黨派以政黨名義推派成員參與此一決策諮詢機制。如果此一機制不能反映台灣政黨生態,必要時則應揚棄具有政黨屬性人士參與,改聘請以朝野都可信服的客觀、中立、專業的主流的力量為憑藉,而非反映一黨一派之私。並透過審議式的民主諮詢與對話方式,積極尋求政策對話,應仍能凝聚與追求台灣內部最大的公約數。事實上,台灣社會仍有許多專業客觀中立並無明顯政黨屬性的人士,而這些只問黑白而不問藍綠人的人士與團體仍然為媒體與政黨所重視。是以,在“總統府”設置諮詢機構,並以“國安會”提供必要的幕僚諮詢協助,應該可以為未來跳脫政黨窠臼覆轍,直接訴求台灣主流民意以凝聚共識找到新的活水。 就“國會”機關的制度監督與法律監督而言,就制度上,由於“立法院”作為“中華民國”的最高民意機關,不僅“憲法”賦予它法律的訂定與審議的權力,也賦予它代表人民監督行政部門以防止行政濫權。在實際的政黨政治運作上,也是目前在野政黨在體制內唯一可以監督行政部門的機制;如果在野政黨放棄了“立法院”作為對話與監督抗衡機制,而走向體制外抗爭,相信對台灣的民主發展與兩岸關係的良性互動都會造成負面的效應。是以,未來在兩岸進行進一步的對話談判與協議簽署中,如何在協議簽署前、簽署中,進一步強化立法行政互動,特別是朝野的互動至為重要。 就運用台灣社會豐沛的社會中介團體以凝聚共識而言,為何台灣雖然擁有豐沛的各式各樣的民間社會團體,讓人刮目相看,也讓人見證了台灣民間社會無比的活力與生命力,但台灣民間社會的力量,卻在朝野對立中無由發揮。目前台灣擁有數十個具有規模的各類智庫,從事各種政策研究。也擁有很多無遠弗屆、信眾成千上萬遍及各階層各黨派、也遍及分布全球各地的宗教慈善團體。全台灣也擁有約170個大專院校,至於登記在“內政部”屬於“全國性”的社會團體計有9248個(含1964個學術文化團體)。何以如此眾多的民間團體?何以這些最能體現台灣社會的活力的團體,卻很難在朝野攸關兩岸議題對抗的互動中,提供朝野互動與社會溝通具有建設性的中介角色?因此吾人認為這些代表台灣社會最具創意、服務、活力的公益團體,也應該適度的在兩岸關係不同議題上,提供朝野政黨或是社會對話的機制,讓台灣的多元開放社會,也能在未來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發展中,扮演起較為建設性的角色功能。 展望明年,兩岸關係即將因為兩岸內在的政治發展與兩岸的對話協商邁入一個新的階段,重新回顧省思20年前大陸事務專責機構的建立與國統綱領的定訂與推動,對其一方面能在台灣的開放多元民主化進展中凝聚基本共識;另一方面在兩岸關係的主權治權治絲益棼與政治互信不足中循序開展兩岸關係,至今不僅仍有其時代的意義,亦可提供朝野領袖作為開展兩岸互動的圭臬。因為,面對未來兩岸互動協商的可能新局,吾人深信不論是台灣的政黨政治抑或多元開放社會,台灣的民主與多元應該在兩岸邁向和平發展的漫長道路中扮演更為正面與重要的角色。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