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張翔: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第三條道路

http://www.CRNTT.com   2011-09-24 08:18:57  


 
突進改革存在風險

  首先,機制調整是一種“漸進改革”觀,這符合轉型社會的大局利益。有效的政治變革必須以政府能力為前提。但是,當前中國正處在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社會結構與利益格局正面臨大規模的調整,政治整合也面臨挑戰。在這樣的社會發展背景下,政治體制的急劇變革,容易造成制度失範,引起政府能力的衰落,從而無力應對轉型時期激裂的社會結構重組與利益格局調整,進而造成社會結構裂化與政治共識碎化的結果,這將最終不利於有效推進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

  從蘇聯與東歐各國政治轉型的歷史經驗來看,激進的政治改革就造成了政府無力應對突發式社會問題的尷尬境況。相較而言,機制調整強調在當前體制範疇內,對政府運行機制進行相應調整,通過這種漸進的調整,使政府體制逐漸形成一種改革的助推力,避免激烈的政治變革帶來的政治社會問題。

  其次,機制調整是對政治體制改革訴求的一種現實回應。通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經濟發展長期成為各級政府指揮棒。30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是,許多社會問題,諸如貧富分化、公共服務滯後、社會保障不足等一系列的問題日益突顯。這些問題從本質上說並非經濟問題,而是經濟發展中的政治問題。解決政治問題必須基於政治的視角,如果不能從政治角度對這些問題進行重新審視,不僅難以支撐後續的經濟發展,而且經濟發展可能會成為問題的導火索。

  “經濟替代論”雖然也主張“漸進改革”,但是,其實質上是對當前諸多政治問題的一種回避,這種回避不利於這些政治問題的有效解決。相對於“經濟替代論”,機制調整正是從現實角度直面當前的社會政治問題,如通過稅收改革、服務型政府建設、“大部制”改革等機制調整的方式,來應對具體的社會政治問題。在解決社會政治問題的具體實踐中,從政府過程的角度,不斷創造體制改革的有效空間。

  第三,機制調整可以避免民主快進中的改革代價。民主體制改革往往帶來政治權力結構內部的劇烈變動,但是,在轉型期,政治權力結構的劇烈變動,容易打破相對平衡的政治生態,削弱政府推進改革的能力。因此,簡單的鼓吹中國的民主化進程,漠視改革成本,不僅無法有效解決中國目前的社會政治問題,還可能給政治體制改革帶來新的負擔。

  通過機制調整,加強政府向社會民眾供給公共服務的能力,是避免民主改革成本的有效途徑。在這一過程中,政府可以調整政府決策機制,通過加大民眾參與政策決策與政府績效評估的力度,使民眾參與政府決策過程的實踐中逐漸樹立公民意識,從而營造有利於政治體制改革的共識氛圍,進而使政治體制能夠在一個更為圓融的空間進行變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